保志华
(陆良县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600)
【摘要】目的: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阳性率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疑似尿常规感染患者为实验组,并选取同年份间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尿常规检查,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尿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均比实验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亚硝酸盐(NIT)呈阳性。将细菌培养作为标准,对实验组患者尿液培养后,其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亚硝酸盐的准确性分别为72.5%、80.00%和77.5%。结论:尿常规检查的检查结果的参考价值高,并且检查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常规检查;尿路感染;临床应用效果
尿路感染又被为泌尿系统感染,95%以上是由于单一细菌引起的。患者多为女性,发病率高且易复发[1]。临床症状多为尿急、尿频、尿痛,膀胱区或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尿常规检查凭借其操作简单便捷的特点迅速成为尿道感染检查的金标准[2]。本文就尿常规检查在尿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本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疑似尿常规感染患者,将他们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26-63岁,平均(43.36±4.11)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24-62岁,平均(42.86±4.02)岁。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尿常规检查。标本收集:取尿液量在10ml以上,将其放在无菌试管中,应用流水线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查,为确保检测结构准确性,检测开始时间在尿液采集的3min以内,整体检测时间不超过1h,涂片后利用显微镜观测尿液里的白细胞计数和细菌计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亚硝酸盐(NIT)阳性率。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菌培养,判断尿常规3项的真实阳性率、阴性率、准确性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尿常规检测指标:其中细菌培养计数>7个/μL亚硝酸盐为阳性,尿沉渣白细胞计数≥25个/μL为阳性[4]。细菌培养检测指标:革兰氏阳性杆菌菌落数≥104CFU/ml以上为阳性。
真实阳性率=真阳性/(真阳+假阴)*100%,真是阴性率=真阴/(真阴+假阳性)*100%,准确性=(真阳+真阴)/总人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实验组疑似尿路感染的40例患者细菌感染均为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杆菌菌11例,占27.5%,革兰氏阴性杆菌24例,占60%。大肠埃希菌5例,占1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组与实验组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亚硝酸盐对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2.4实验组患者尿常规检查的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和亚硝酸盐的真实阳性率和真实阴性率、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表示见表3所示:
3.讨论
尿路感染是一种有较高发病率的临床疾病,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又叫做泌尿系统感[3]。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4]。
尿液在正常情况下属于无菌液体,但是由于人体泌尿生殖器官外通常含有多种细菌,尤其女性阴道内pH偏酸,容易寄生细菌,并且随着pH变化,菌群也会发生变化[5]。尿液中的亚硝酸盐是检测尿路感染的主要指标,细菌培养是判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主要用于检查尿道、膀胱、前列腺、输尿管与肾孟的细菌感染[6]。
尿常规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检查迅速准确等特点,并且检查费用低,因此临床上,常用尿常规检查确诊尿路感染[7]。本文通过探究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和健康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明显高于健康患者,亚硝酸盐呈阳性,并且将细菌培养作为标准,对实验组患者尿液培养后,其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亚硝酸盐的准确性分别为72.5%、80.00%和77.5%。其阳性率将临床研究可见71.43%、68.75%、69.23%,表明应用尿常规检查能够起到早期检查以及早期治疗的目的,但同时结合本研究中出现的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情况,认为由于尿液采集时不标准,消毒液过多混入标本里面会抑制细菌生长,因此采集女性尿液时,要保证外阴清洁。除此之外,尿培养前使用抗菌药物也会出现假阴性[8]。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尿常规检查为阴性的还需要再进行尿细菌培养。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查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诊断结果准确的检查尿路感染的方法,用于诊断中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以及阳性结果检出率,反馈疾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郝艳枝.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3(05):25-26.
[2]胡晓凤.尿常规检查进展[J].中国医学杂志,2018,45(01):297-299.
[3]欧文华.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8,41(2):246-247.
[4]赵会凯.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测的应用于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36(11):99-100.
[5]匡红,林波,李静等.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杂志,2013,34(14):2115-2116.
[6]龚兴淑.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药前沿,2015,5(36):144-145.
[7]向小玲.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评估[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5):12-14.
[8]刘婧,王芳,吕文涛.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10):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