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
(无锡市康复医院;江苏无锡214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硝酸甘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硝酸甘油(0.20mg/次)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实施大剂量硝酸甘油(0.50mg/次)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连续施药两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情况和心电图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3(活化血小板标志物)、 PAC-1(血小板分子标记物)、PAG (蛋白A-金技术)水平及 TXA2(血栓素A2) /PGI(胃蛋白酶原I)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8.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大剂量硝酸甘油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活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没有响应结果。
【关键词】硝酸甘油;氯吡格雷;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
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比较高发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很高。确诊为冠心病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心绞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现象,患者会因为心肌血氧出现心前区疼痛,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胸闷情况。久拖不治长期发展下去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的出现,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我院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基础上,对不同剂量的硝酸甘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循环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5~75岁,平均(64.21±2.14)岁。病程0.4~2年,平均(1.1±0.2)年;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54~76岁,平均(65.21±2.14)岁。病程1~2年,平均(1.1±0.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给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四川升和泸医制药有限公司,J20080078,规格: 0.5 g),每次100mg,1次/d,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规格: 0.75 g),每次75mg,2次/d。对照组加入小剂量的硝酸甘油( 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445,规格: 0.5 mg),每次0.2mg,3次/d。观察组患者口服大剂量的硝酸甘油,0.5mg/次,3次/d。两组患者都连续服用两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基本不用硝酸甘油片;有效:病情有所好转,硝酸甘油片减用一半以上;无效:症状与治疗前一样,没有任何好转;加重:疼痛发作次数以及程度比之前更为严重;(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情况,值越低代表疗效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药物,可以抗血小板聚集,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一种常用的药物,在冠心病的预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主要作用是治疗心绞痛出现的胸闷症状,可以实现血栓的预防[2]。硝酸甘油应用最多的就是可以作为心绞痛的急救药,该药物见效快,具有良好疗效,可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缓解急症[3]。研究显示大剂量硝酸甘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各项血小板活动功能指标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大剂量硝酸甘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对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进行改善,治疗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2mg的硝酸甘油。另外,不同剂量的硝酸甘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的效果不同,观察组患者更容易接近康复,心电图总有效率有升高的趋势。
综上所述,大剂量硝酸甘油含服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心电图改善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辉. 温阳通脉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 38(6):692-693.
[2]苏英才. 不同剂量硝酸甘油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2):70-71.
[3]宋丽娟. 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