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结合中国中铁员工健康关爱计划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辛小红
[导读] 摘要:国民心理健康愈来愈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71
        摘要:国民心理健康愈来愈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伴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员工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变得愈来愈大,随着一件件因为职场压力而造成企业负面影响的事件的出现,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国有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如何管理?提高心理资本与提高企业绩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针对国企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对策研究,完善国有企业的员工健康关爱计划,借助EAP或者心理咨询模式,创新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服务载体,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营造温暖和谐“大家庭”,有效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促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管理;控制策略;EAP(员工帮助计划)
        1导言
        2019年中国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出炉以来,引发了大量关注。该报告显示少数人群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国民心理健康需求大,超七成民众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特别是报告提到,近半受访者认为“现今人们心理问题严重”。同时,报告发现,心理健康的技能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心理学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对心理健康素养的各方面均有促进作用。
        在现代企业深化改革与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员工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重任,也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挑战。工作生活压力大、个人职业价值不被认同、个人职业晋升渠道不畅通等已严重影响到了一批员工的心理健康,这不仅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能影响部分青年员工队伍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鉴于此,文章中结合中国中铁员工健康关爱计划,重点针对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2员工心理健康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的财富是员工创造的,而员工的创造性则来源于积极健康的心理。员工只有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才能将自己储备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位变迁,福利、薪水的差异,家庭的和谐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新热点。如何使员工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工作,是企业管理者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对员工来说,可以适时调整身心状态,预防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
        3员工常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国有企业员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四类:一是职业倦怠,具体表现为身体疲劳、身体颓废、职业效能低;二是职业成就期待高,职业晋升的空间呈倒金字塔,企业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三是社会适应障碍,具体表现为情绪或者行为的不对,影响到人际关系,变得不能和客户、同事、上下级、朋友甚至家人和谐相处;四是突发性心理危机,具体表现在企业裁员、公司并购、员工过劳死或者员工自杀等突发性灾难事件导致员工产生弥漫性的心理恐慌。
        之所以会产生这四类心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压力;二是晋升空间与收入差距,一般企业员工的晋升途径有两种:职务的晋升和职称的晋升,但在现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一家企业无论是职务数还是职称数都是有限的。而且,职务的晋升亦或是职称的晋升无不跟收入直接挂钩,企业里的高层、中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的收入差距较大;三是自身素质与个人经历。每个人因为原生家庭、接受教育的程度、成长的经历等等的原因会形成不同的性格。这些不同的性格又会在工作上、人际交往上表现出来。四是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当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往往会不适应。例如新员工面试、入职,员工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同事会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一部分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集体,和他人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快速认清环境形势,作出正确判断,稳定自身情绪,发挥出正常水平。另一部分员工因为性格内向,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善于人际交往,或者有其他心理问题,难以融入新环境,进而出现焦虑等情绪,影响正常工作。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是多项社交技能的总和,是员工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4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4.1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改善
        一方面要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供舒适、温暖的作业环境,包括机关软环境建设及项目、作业层因地制宜的施工工地环境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变革、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岗位优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长期薪酬激励等手段,在公司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和工作内容,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工会组织服务转型升级和创新,引导员工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消除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


        4.2员工身心健康管理的创新与落实
        一是完善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激励。在制定激励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按照公正、公平、合理地原则来制定。二是建设心灵驿站,坚持定期谈话制度。企业可为员工提供一个心灵小憩的空间,建设心灵驿站,开展制定定期谈话制度。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借助新媒体及大数据应用,增强线上服务。集成在中铁旗下的中铁惠园app,为中铁职工普及心理学知识与应用方法,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心理问题治疗、改善提升方案、情绪关怀安慰等管家服务,开通以来,有效地帮助职工改善了心理困扰,提升了心理能力与幸福感。四是开展心理自助及体检工作。建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员工定期体检制度,推广开展线上线下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机制,及时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态,消除心理隐患。2019年中国中铁工会针对中国中铁30万员工的特点,依托社会专业咨询机构,对广大员工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开展了集中科学测评,既有效帮助员工进一步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平衡协调工作生活态度,也协助管理者及时了解了公司员工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向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灵关爱服务,为改善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五是丰富业余活动。积极倡导健康的休闲方式,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定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让员工在劳逸结合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提高生产力。
        4.3开展企业员工和管理者专业培训
        通过压力管理、情商管理、挫折应对等系列心理资本课程开设和咨询辅导,让员工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帮助员工和管理者掌握提升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抗压能力。同时管理者及企业工会工作者要关注提高心理资本与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关系,学会掌握现代心理管理技术,加大健康委员、督导师、内训师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和技能化,培育员工更加积极、健康、平和包容的心态,使员工在出现心理困扰和问题时,马上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
        4.4塑造员工健康人格
        塑造健康人格做到三点:一是积极悦纳自我。接受自己的全部,无论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一个悦纳自己的人,并不意味着他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而是说他在接受自己优点的同时,也了解自己的缺点,并不断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己;二是有效控制自我。要做到有效控制自我就要学会合理的情绪宣泄,不要让压力占据头脑,调节压力反应。可以通过听音乐、加强体育锻炼、绘画、唱歌等方式将不良情绪宣泄出去。当自己不能化解时,要及时寻求健康委员、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帮助。
        4.5实施企业员工帮助计划(EAP)
        EAP是一项针对企业员工心理问题进行治疗的福利制度,也是化解国有企业潜在风险工作的润滑剂与保险丝。实践中,中国中铁各级组织结合中国中铁智慧云平台(app)等软件使用,将EAP工作纳入了国有企业党建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依托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健康和心理专业援助、以及职工文体健康的活动,通过一定的专业人员对企业内部员工身体和情绪,以及职业生涯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培训,以及咨询,有效促使员工身心健康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因此,建议国有企业引进、落实员工健康关爱计划(EAP),创新工会工作服务方式,用心疏导,真心关怀,大力普及心理科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企业工会可以定期邀请专家给员工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
        4.6政策引导,优化职涯通道
        关注员工职业通道的打通,助其规划职业生涯,这样员工的心才能安定下来。企业在政策上可适当向一线青年干部倾斜,对于想干事、能干事、禁得起压力、扛得住责任的员工予以更多的职业晋升机会,在各层级领导班子、中层队伍、专业干部团队中都予以青年干部一定比例,拓展广大员工的职业通道,稳定人力资源,减少焦虑情绪,形成良好的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5结束语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是推进工作落实的关键。而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周评.心理资本视角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02):40-43.
        [2]赵焕清.国有企业健康管理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2):65.
        [3]许丽伟,史海松.企业员工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07):997-999.
        [4]杨雯晖.论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和企业发展[J].现代商业,2016(11):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