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七队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泥质岩类岩质较软,抗风化能力弱,受水浸泡易软化,风化崩解现象较突出,具很强的风化渐进性,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极为不利,边坡路段易坍塌。受降雨影响易沿基岩面产生滑动,尤其是施工开挖容易诱发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陡坡路堤段易失稳。施工中边坡开挖易诱发工程滑坡,挖方路段需加强边坡支护设计;斜坡路堤段加强外边坡的支挡,防止路堤的侧向滑移破坏。
关键词:可渡;工程地质;坍塌;滑坡;地质灾害;评价
引言
LK3+320~LK4+70段为可渡连接线中的一段,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的重点地段。
1地形地貌
该路段地貌上具有多样性,既有冲刷、剥蚀作用形成的负地形及丘陵地貌,又有山麓斜坡堆积形成的坡积。
2水文
2.1地表水
地表水体主要为可渡河,自西北入境,向东流经北,枯流量3立方米/秒。为场区地表水的侵蚀基准面及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
2.2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1)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覆盖层中的粉质黏土、碎石、卵石中,主要接受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流水补给,补给水超出其饱和状态时,顺地形向冲沟及其河流下游排泄,并部分补给下伏基岩层。
(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细砂岩、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灰岩、灰岩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上覆松散堆积层中地下水补给,顺岩石裂隙运移、汇集、排泄,整体上基岩裂隙富水性偏弱。为地下水的富集及运移创造了条件,富水性较好。
3地震
(1)该路段处于云南“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东翼,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主要断裂的小江深大活动断裂带东支约100km;另外,呈北东向的寻甸一来宾、弥勒一曲靖一宣威两条断裂于来宾交汇后延至双河,离该路段约20km。区内地震的孕育、发生、发展与上述断裂带密切相关,尤其是小江断裂带,历史上曾有5.0级~5.9级地震;而该路段东南部的宣威附近,历史上多次发生4.9级以上地震,震中烈度达7度。
(2)该路段所在的宣威市抗震设防烈度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属区域地壳稳定区。
4地层
4.1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
粉质黏土夹卵石、碎石:褐黄,灰黄色,硬塑,稍湿,碎石成分为强风化页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灰岩、白云岩,呈棱角状,粒径2~8cm,含量10~25%,黏土充填。
4.2 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
(1)白云岩:灰色块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中风化,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2)灰岩:浅灰色致密块状灰岩,中风化,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浅灰褐色微晶泥质白云岩及黄色泥灰岩。
(3)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紫红色块状泥岩,紫、暗灰、绿色薄层状泥岩及泥灰岩,中风化,局部夹黄、绿黄色页岩及紫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
4.3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
(1)白云岩:浅灰紫、浅绿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厚层状泥质灰岩,中风化,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灰绿色薄层状泥岩及紫色页岩。
(2)灰岩: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浅灰黄色薄层至片状灰岩,浅灰、紫红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中风化,细晶结构,薄-厚层状构造。
(3)页岩:黄、紫红、灰绿、黄绿色页岩,强风化,局部夹浅灰绿色砂岩、薄层状泥岩。
(4)泥灰岩:浅灰、灰色页岩中-厚层状泥灰岩,中风化,局部少量浅灰色砂厚层状灰岩。
5工程地质评价
LK3+320~LK4+70段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具体情况分三段进行评价。
5.1 LK3+320~LK3+800段
该路段经过沟谷坡地,属构造剥蚀地形与侵蚀剥蚀堆积地形地貌,地形起伏大,切割较深,横坡相对较陡,植被不发育,主要为农田,覆盖层斜坡地段以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稍湿,土质较均匀,粘性中等,稍有光泽。局部可见碎石,成分为砂泥岩和泥灰岩,多呈次棱角状,少量呈棱角状,粒径20mm~200mm。厚度各地不一,一般1.5~10.5米,分布于斜坡表层。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灰、灰黄色泥灰岩,紫、紫红色泥岩与灰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中风化,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1yn),灰绿色泥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紫红、灰绿色薄层状泥页岩、粉砂质泥岩,中风化,泥质、粉砂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岩质较软,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为20°~45°;泥质岩类岩质较软,抗风化能力弱,受水浸泡易软化,风化崩解现象较突出,具很强的风化渐进性,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极为不利,边坡路段易坍塌。受降雨影响易沿基岩面产生滑动,尤其是施工开挖容易诱发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陡坡路堤段易失稳。地下水类型以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为主,富水性偏弱。本路段工程地质条件一般,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软岩区的斜坡稳定性差,施工中边坡开挖易诱发工程滑坡,因此建议挖方路段加强边坡支护设计;斜坡路堤段加强外边坡的支挡,防止路堤的侧向滑移破坏,同时加强纵、横向排水设计。
5.2 LK3+800~LK3+840段
该路段存在一处坍塌体,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灰、灰黄色泥灰岩,紫、紫红色泥岩与灰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岩层产状:12°∠40°,走向南东,长约60米,宽约40米,厚约3米,体积约0.72万平方米,呈圈椅状,坍塌特征十分明显,地貌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坍塌,在人类工程的影响下容易引起地表坍塌地质灾害。
5.3 LK3+970~LK4+70段
该路段存在一处滑坡体,滑坡区地形坡度一般25°~40°,基岩为三叠系下统永宁组(T1yn)紫红、紫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互层,夹紫红、灰绿色薄层状泥页岩,岩层产状:8°∠36°,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延伸长,属软硬相间组合岩层,工程特性较差。滑坡体位于基岩以上的土体,滑坡呈圈椅状,轮廓和周界基本清晰,滑坡走向南东,滑坡体平均坡度30°~40°,整体滑动范围长约150米,宽约100米,厚度平均7米,体积10.5万立方米,规模属中型,在暴雨、地震、人类工程的诱导下极易引起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加强滑坡预防治理,加深基础埋置深度、防止路堤的侧向滑移破坏,同时加强纵、横向排水设计。
6结论
该路段受现有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应加强滑坡、坍塌预防治理,加深基础埋置深度、防止路堤的侧向滑移破坏,同时加强纵、横向排水设计;覆盖层局部较厚,土体稳定性较差,基础埋深应考虑足够的安全襟边,防止岩土体失稳对工程造成的危害,同时做好边坡防护工程,预防清方或堆载对相邻工程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边晓庚.江西频发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J] .云南地质,2016(3).
[3]中铁第四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杨柳(滇黔界)至宣威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R].2019.
[4]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七队. 云南省杨柳(滇黔界)至宣威高速公路可渡连接线工程地质调查报告[R].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