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张峰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张峰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滨州鲁宏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必须要加强对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促进社会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前言
        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单栋建筑规模也逐渐向大型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的施工问题,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及时的解决。建筑企业主要追求的是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保证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且更加地侧重于建筑工程使用的安全性能。在高层建筑中使用框架结构技术能够切实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概述
        一般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工程框架施工,框架能够使建筑纵向得到一部分承载力,使施工能够顺利向上进行。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受力是逐层改变的,因此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根据楼层的承载力进行设计,只有做好相关的承载力工作,才能够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此外高层建筑能够节约地面空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层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还需要研究对不可抗力的抵御问题,比如对风力的荷载、抗震性、防雷性等,这些荷载都属于非线性竖向分布荷载。根据具体施工要求完成施工。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2.1放线测量施工技术
        在该结构技术当中对其实施放线测量的时候应该要将建筑本身的设计图纸作为基本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还应该要详细掌握其中测量仪器的使用方式,然后才能够实施正确的测量。在实施测量的时候通常都会使用到经纬仪以及全站仪等这些比较先进的测量设备,因此应该要提前准备好。在具体测量的时候还要注意轴线控制网,依照真实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的标注,另外还需要对其最终的测量结果实施详细的检查与核对,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准性。通常主体结构施工在整个楼层之中建立起来轴线控制网,其具体的控制点应该要在保持在4个以上。在放线的时候应该要使用双线控制,具体的定位线以及控制线之间的距离应该要以30厘米的引测为依据;只有在周边方正线以及轴线和墙柱控制线都实施混凝土浇筑之后才能够实施引测。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在高层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对钢筋工程施工进行材料的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将施工中的钢筋材料进行固定位置的存放,并且加强对钢筋材料的储存保管,保证钢材存放位置在施工中能够方便取材,同时还要确保钢筋存放位置的安全性。并且,开始进行框架结构的施工前,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主要针对材料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等进行检验,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的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其次,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材料焊接,保证进场施工的钢筋材料质量,需要施工人员进行再次检查,从而能够保证钢筋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并且在进行钢筋焊接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钢筋力学试验和焊接试验。然后焊接试验过程中对一些存在问题的材料进行立即处理。并查找出现问题的钢筋,进行退货处理。最后,当钢筋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时进行下料施工。在下料前要准备一些多余的钢筋备用。

而完成钢筋焊接施工后,对于一些因为钢筋焊缝位置而发生的线性收缩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受弯构件的总长度小于24m,那么此时钢筋放样的余量应该控制在5mm,而当受弯构件的总长度大于24m,此时钢筋放样的余量需要控制在8mm。
        2.3混凝土工程技术
        混凝土施工是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环节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把控对于建筑整体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展开整体的结构构架施工时,对应的技术人员必须要将施工时间以及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对应安排,保证外部条件的充分考虑,在整体的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是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保证混凝土材料的安全性,从而保证施工建筑结构的稳定开展。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过程中,应该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保证在选择合适科学的浇筑办法基础上将其进行分层振捣。在对应的材料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完善养护工作也是相关工程中必须注意的内容,在对应施工人员进行养护工作完善时,必须对相关浇筑表面进行喷洒养护,避免因为干燥而产生裂缝,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同样的建筑相关工程人员还可以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覆盖一些塑料薄膜来降低水分的蒸发程度。
        2.4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由模板先进行定型、放线定高等,这就需要控制好模板技术。在安装基础的模板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的控制误差问题,按照国家的规定,误差应该小于三毫米,并且检查好模板接缝处的密闭性,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漏浆等现象。在对模板进行灌浆后,下一个步骤是需要振捣,振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力道,因此建筑模板应该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模板中,起到支撑作用的部分一般采用钢管等,然后模板的托架、立柱等部位进行垫板操作,这样既能够保障模板的稳定性、安全性,又能够保障密闭性。最后一个步骤需要模板拆除,拆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拆除,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2.5板筋安装
        清除模板上的所有杂物,确定主筋具体位置和分布筋间距大小。根据确定的间距,依次安装受力主筋和分布筋。预埋件和预留孔均应及时安装,以免造成漏放。如果现浇板当中存在板带梁,则应先对板带梁上的钢筋进行绑扎,再按要求放置板筋。在对板筋进行绑扎时,通常使用八字扣,除了外围筋之间的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其他可进行交错绑扎。当板采用双层钢筋时,这两层钢筋之间应增设钢筋马凳,这样能保证上部钢筋实际位置满足要求,同时负弯矩筋所有交点都应绑扎。钢筋下方按照1.5m的间距设置垫块,其厚度应与保护层相同,并符合设计要求。而没有设计要求时,保护层实际厚度宜取15mm。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我们发现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钢筋、混凝土以及模板等都会影响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以及工程技术水平。建筑工程质量需要有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完善建筑框架,并且各个环节的问题都要予以重视,建筑结构工程师必须要进行科学的框架结构设计,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行业在市场中长效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11-112.
        [2]张剑寒.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求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32-133.
        [3]丁佳豪,李化明,孟祥华.框架结构中楼盖采用井字梁的工程结构设计[J].山西建筑,2018,44(32):47-48.
        [4]陈广民.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3):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