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山东东营 257096
摘要:常规测井资料主要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电阻率曲线、孔隙度曲线等曲线,通过确定适合地区规律的解释参数,运用一定的数字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能反映地下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各种岩性相对含量等的地质参数,进而判别储层,划分层位,判别流体性质。
关键词:常规测井资料 数字计算 地质参数 判别储层 划分层位 流体性质
1.储层主要地质参数计算方法
1.1 孔隙度及矿物含量计算
孔隙度是测井资料评价及地质研究应用的重要参数,孔隙度计算参数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储层参数的评价精度。
处理时利用中子—密度交会法确定储层孔隙度及测井附加校正值,通过TCRA程序解联立方程组,计算出孔隙度和矿物成分含量。
孔隙度和矿物成分含量的解释模型:
1.2渗透率计算
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比较多,诸如岩石的孔隙度、孔隙结构、泥质及胶结物。如何利用测井资料准确地计算渗透率一直是测井解释的重要环节,本井采用通用的Timur公式计算渗透率:
2.确定解释参数及储层划分
2.1解释参数选择
2.1.1 确定泥质参数
用交汇图方法,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选择纯泥岩处的补偿中子、岩性密度值,作为泥质参数。
2.1.2 确定骨架参数
骨架参数是根据岩屑录井显示出的岩性,依据理论值并参考测井曲线值和中子—密度交会图确定。
具体的岩石矿物骨架参见表2-1。
表2-1 岩石矿物骨架参数表
2.1.3 确定饱和度参数
地层水电阻率的确定:
Rw = R0*φm/a。
其它参数值按地层取经验值:
m=2,n=2,a=1,b=1。
Rmf根据泥浆密度与泥浆电阻率换算确定。
2.2 储层划分
2.2.1 划分依据
(1)自然伽马(GR);
(2)自然电位(SP);
(3)双感应-八侧向(RILD、RILM、RFOC);
(4)三孔隙度(AC、DEN、CNL)。
2.2.2 划分原则
(1)对可能含油气的渗透层进行分层;
(2)对目的层段的主要储集层进行分层;
(3)对有油气显示的厚度大于0.4m的储层进行分层;
(4)对岩屑录井、气测录井有显示层段进行分层。
(5)对裂缝性储集层依据裂缝类型、发育程度及孔隙进行分类。储层评价结论及标准:一类储集层( ≥10%)、二类储集层(10%> ≥5%)、三类储集层( <5%)。
结论
(1)储层特征通常表现为自然电位异常幅度明显,自然伽马测井测量数值低,井径比较规则,接近于钻头直径;
(2)双感应电阻率曲线在泥岩段重合或基本重合,为低电阻率,在渗透层段深、中感应电阻率有差异,电阻率数值相对较高;
(3)中子、密度、声波能较好地反映地层孔隙特征和岩性变化:一般的砂泥岩地层,在孔隙度曲线标准刻度的情况下(深层标准刻度),三孔隙度曲线在泥岩处明显分开,显示为非储层,在砂岩处靠拢,显示为储层。
参考文献:
[1]张庚骥,《电法测井》上、下册,1986,石油工业出版社
[2]丁次乾,《矿场地球物理》 2004,石油大学出版社
[3]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 1996,石油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