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贤崇洁
[导读]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若对特定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会聚精会神投入到学习中。下面笔者将从强化直观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方面进行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的策略分析,旨在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学生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策略分析
        引言: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兴趣是小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的催化剂。充分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寓教于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小学生们年龄较小,行为能力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师要在平日的活动中多多观察他们的行为与兴趣,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时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养,保证教学质量。
        一、强化直观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们年龄较小,思维能力不够,对于过分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不易接受。若是小学数学教师正常教学,免不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味灌输,枯燥无味。由于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可以不断结合学生的兴趣将抽象变具体,将单一、复杂的、抽象的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帮助他们把形象思维和谐的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直观教学。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他们喜爱的事物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利用橡皮泥,将橡皮泥变成兵装,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分割。当然,教师也可以先提出相关问题,如一个饼一家人要吃,爸爸一份、妈妈一份、自己一份,分成了三份,那爸爸妈妈加起来和自己的那一份相比,谁多谁少呢?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比较或是合奏讨论,最后听取学生的回答。这样一来,班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分数比大小。利用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知识牢固且扎实。又如,教师把棱长10cm的正方体钢坯熔铸成一个宽3cm、长4cm的长方体,其宽又是多少呢?教师让学生们用橡皮泥亲手捏,在实践中得出了答案。小学生们很容易便回答出题目答案,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尝到了成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在实践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能够不断放大。实践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的思维离不开亲自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要重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进步。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进而达到数学实践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讲到《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课时带来相同尺寸的正方体进行自由组装。这样一来每位同学组装的图形可能各不相同,之后让他们在作业本上描绘他们组装图案的前面、上面、侧面等方面,这样学生对图形的把握比较充分。在画完自己图案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换接着进行绘画,提高观察能力。教师采取这样的实践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明白数学抽象知识。教师还可以定期让学生准备数学趣味小知识,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家的趣味人生,还能够明白一些数学知识的由来,一举多得。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数学最终也要应用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意义,而且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精妙地将课本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小学生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圆”的相关知识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是否在生活中常看见圆,它是什么东西?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可能是水杯、自行车轮胎、笔筒等物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带一件圆形物体到学校,测量它的直径、周长,让学生先自主猜测它的圆形面积怎么计算,让学生先自主计算,进一步认识“圆”。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呢?如果改成长方形、正方形的车轮可以吗?这样看似日常的问题,会引发学生们的深思与探索。为什么要用圆形呢?改为其他的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将是可以帮助学生制造一个方形轮胎,让学生推着走一圈,看看结果如何。在课堂上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让小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语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强化直观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方面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主动参加数学老师指导下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小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栾庆一.基于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2016:274.
    [2]孙伟华.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之浅析[J].现代交际,2015: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