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恩”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引导初中生们在将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学教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本文主要从创设校园环境、发挥教师引领、课内感恩渗透、课外感恩活动、正确家庭教育观几方面入手,对如何落实好中学生感恩教育进行思考,并寻找应对之策。
关键词:中学生 感恩教育 环境 教师引领 课内 课外 家庭
引言:
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感谢,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这一时期他们求知欲强、模仿力强,但是对事物好坏的分辨力差,为了避免多元化社会对学生们感恩意识造成的消极影响,中学德育工作者必须重视感恩教育、强化感恩教育,并依据中学生们的身心特点优化感恩教育策略,增强其感恩意识,助力中学生们综合素养地全面提升。
一、创设校园感恩教育环境
正所谓“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讲,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受环境的影响都非常大。因此,在学校和班级中为学生们创设感恩教育环境十分有必要,用感恩的环境来熏陶学生、引导学生,使其眼见之处皆有感恩,不仅能够给予学生们心旷神怡的感受,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成学生们感恩意识的提升。
以我们学校为例,在学校的走廊和楼道的墙上悬挂有英雄模范人物的照片,并书写有他们的感人事迹: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科学家——林俊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雷锋、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等;在班里的黑板报上,也创设有感恩教育专栏,在这里会书写生活中的感恩事迹,以及一些感恩教育名言(知恩图报者,贤者也;帮助,只是徒手之劳,而感谢却是永无止境的……)。进而用这些“润物无声”的教育使学生们感受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的人生道理,激发起学生们对于英模人物的感激、感恩之情,激发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进而鞭策学生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是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主要引领者,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们开展感恩教育时,也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教育学生和与人相处之时,都能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德育典范,这样才又能够教育学生,这样中学生们才能遵从于教师的教导,进而学习感恩、学会感恩。
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们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在平时与学生们相处时,一定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学会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们相处,看到自己认识的学生时,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在学生跟自己问好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回应,报以微笑;在需要学生们帮助时,一定要用“请”;在收到学生帮助时,也一定要说“谢谢”……进而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让学生们看到教师的德育素养,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促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使学生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感恩教育、德育引导,使学生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
三、注重课内感恩教育渗透
课堂是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中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各门学科的教材中也都渗透有德育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在完成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内容,进而使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德育素养的优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与感恩教育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除了给学生们教学课本中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德育工作者们还要善于发掘生活中与课本教育相关的案例,寻找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比如,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的片段,带领学生们从真实的光影记录中,学习各行各业在平凡岗位中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新时代楷模人物,使学生们深受感动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洗礼”、精神上的提升,进而在践行课堂感恩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成学生们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开展课外感恩践行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检验学生们一切知识的学习成效,在中学感恩教育中也是一样,作为德育工作者要配合学校,依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们开展课外感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付出、感受恩情,使感恩教育能够深入学生们的心灵,也使德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德育品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调整感恩教育策略。
例如,在3月5日学雷锋日、重阳节等节日,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们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福利院等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帮那里的爷爷、奶奶收拾一下卫生,表演一些节目,给那里的小朋友们送一些学习用品,讲一讲小故事;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听他们发自内心对学生们表达的一声声“谢谢”,使学生们获得感恩体验的同时,明白自己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仅如此,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家庭感恩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摸一摸妈妈因长期操劳粗糙的双手、去看一看爸爸的工作环境……进而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们明白父母为自己的操劳与付出,使其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使学生们能够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是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家长是学生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感恩教育中,要注重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对学生们的影响作用,并将学校的感恩教育内容告知家长,增进家校沟通与理解,进而引导家长们不仅要关注对孩子的“智育”成长,还要注重孩子们的“德育”发展,引导家长们在创设集体德育教育环境的同时,发挥自身对于孩子的德育影响作用,促成感恩教育的延伸,促进学校感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们对孩子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他们好好学习就好了,但殊不知就是这种环境造成了现在学生的自私、自我,因此,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增进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最好能够协调学校与家长们的时间,开班“家长学校”,借此为学生们讲解中学生德育教育、感恩教育对于学生们将来成长的重要意义。并指导家长们学会放手,学会让孩子去承担生活中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并指导家长们做好孩子的榜样(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与邻为善、爱惜粮食等),进而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态度,强化其感恩意识,优化其感恩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生们的感恩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是学生们思想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引领者,在创设感恩环境、开展感恩教育、践行感恩活动的同时,还要主动与家庭教育合作,形成良性家校共育合力,共同促成中学生们思想意识的转化,促成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引导中学生们成长为有知识、有文化、对社会有益的社会主义新一代!
参考文献:
【1】程优.新时期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6,(8):16-16.
【2】张睿,宛蓉.团体辅导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9):81-83.
【3】王倩.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感恩教育的优化策略[J].学园,2014,(36):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