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杨迪生 陈鹏允 李俊松
[导读] 摘要:近年来,网络科技迅猛发展,新兴的互联网行业与传统的金融业深度融合,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如瑞泽会等发生清盘、警方介入、暂停运营、平台失联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武警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近年来,网络科技迅猛发展,新兴的互联网行业与传统的金融业深度融合,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如瑞泽会等发生清盘、警方介入、暂停运营、平台失联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着手分析,提出相关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对策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
        第一,企业经营风险。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的客户有限,很多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然而在监管制度还不是特别完善的今天,对于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而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限制还没有那么多,这里就出现了很大的一块市场空白。监管红利的出现意味着高收益,但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所服务的企业大多数都没有很大的抗风险能力,一旦企业还不上款,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性和高效性,会引发一系列的经营风险。以P2P为例,2018年6月以来,P2P网贷行业出现集中性的风险爆发。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至今有43家问题平台贷款余额在10亿元以上,合计贷款余额1191.34亿元,占问题平台总量的69%。从问题类型来看,43家平台中有33家被经侦介入,10家延期兑付(根据网贷之家提供资料整理)。对于一开始发展起来的P2P公司,仅仅是为借贷双方搭建一个可以交易的平台,其公司本身并不参与借贷活动。但随着P2P公司数量的增加,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许多P2P公司开始变得像传统金融机构一样对投资人保障本金和利息,这就使P2P公司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加。
        第二,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平台的交易资金挪用,几乎是所有P2P跑路平台的共有特征。在P2P刚刚兴起还没成熟起来的那几年,一系列的跑路事件,引发了行业极大的信用风险,给予了这个新兴行业一个重击。比如,2014年成立的名为“e租宝”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与投资者信息极不对称的环境下,虚构融资租赁项目,将投资者的资金据为己有,最终导致115万投资者上当受骗,损失约380亿元人民币。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他们都更愿意把钱借给他们信任的人,而不敢轻易在网络上把钱借出去。可想而知,在这个行业拥有极大信用风险的情况下,正规的P2P企业想要存活下来会更加艰难。
        第三,监管风险。政府监管过松或过严都会存在相应的风险。对于一个刚发展起来没多久的行业,我们倾向于给它更多的包容,放松对它的监管。但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由于互联网的特点,导致互联网金融的门槛很低。以P2P为例,一开始就有大量资本涌入,竞争极为激烈,这就造成这个新兴行业还没有很好地完善和发展就陷入了恶性竞争。同时由于政府没有严格的监管,整个行业的方向就出现了偏差,本来是平台型的企业,在整个市场的大趋势下被迫转型为担保型的企业,企业内部风险加大。并且,监管的宽松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投机取巧的机会,他们通过捏造安全性高收益率高的贷款,来吸引投资者入资,给投资者带来了非常大的风险,整个行业信用降低。不过P2P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政府也在逐渐加大监管力度。但当政府监管过于严格,P2P就会更向着传统金融机构的方向发展,失去了P2P用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意义,如果在以后P2P也需要有相应的金融牌照才可以经营,对于有牌照的机构,由于拥有政府给的保护伞,在竞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所有申请贷款的企业中肯定会优先选择信用风险低的企业,而对于那些没有实力的小微企业,贷款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第四,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平台支付系统安全、用户信息安全、交易资金安全、数据安全。互联网金融是依靠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金融行业,所以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机构,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的大部分业务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而网络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则是互联网金融不可忽视的一大风险。例如,如果系统安全度不高有漏洞时,利用数据库处理用户信息就有可能造成用户信息泄露,就会给用户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第一,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企业自身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风险防范体系。针对P2P企业,他们首先要利用互联网提高自己的风控能力,针对客户的特点以及防范风险的需求,设计合理高效的交易机制,包括对借款人的真实性审核,对借贷周期的限定、交易风险赔偿制度、利息制度等等,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从而降低交易坏账率。
        第二,建立行业守信规范,完善互联网金融信用制度。互联网金融主要实现的还是资金在不同主体间的移动,信用在其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问题,而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关注的是经由它进行资金转移的双方的信用问题,所以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制度对于防范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起到很大的作用。针对投资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情况,行业内部可以建立一个官方平台,便于投资者进行交流和分析,定期选出在近一段时期内信用较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信用不好存在跑路风险的企业。另外,平台内可以多引入相关方面的专家。针对P2P企业,他们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包括线上评估和线下评估,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信用,经营比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性地把钱交给托管机构托管。
        第三,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在互联网金融刚兴起的那几年,成立了大量的P2P公司,但市场监管没有跟上,引发了极大的行业问题。互联网金融监管最初只是包括针对金融产品的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以及可支持的借贷额度、信息披露、货币资金的管理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针对监管不够引发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政府应当根据P2P的核心资本来限制它的业务规模,提高P2P公司注册的标准,限制P2P公司只能为借贷双方提供平台,而不能参与到借贷活动中,要求一些规模相对大的P2P公司定期进行信息披露等。
        第四,加大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结合互联网和金融的特点的行业,无论是监管方面还是企业的经营方面都需要更多既懂互联网又懂金融的人才的加入。国家应加大此类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各大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另外,对于互联网金融软件平台出现的一些漏洞,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不断完善软件的功能提高安全性能,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参考文献:
        [1]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5):19-21.
        [2] 姚梅洁,张宗益.互联网科技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双重影响[J].西南金融,2017(9).
        [3] 孙娟.浅谈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制度[J].商场现代化,2017(23).
        [4] 张民,张新智.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J].金融经济,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