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
摘要:国家对于保障民生的项目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保障性住房的提供就是较为可靠的措施。在具体落实相关工作的时候,保障性住房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着较大的帮助,不仅可以解决中低收入以及困难户的住房问题,还能为社会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保障。本文重点分析完善保障性住房交房使用后维修与管理的相关机制,结合着保障性住房交房使用后的维修与管理细节,拟定合理的机制完善举措,保证保障性住房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维修管理;机制
面对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家针对于困难户和中低收入无房者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政策,保障性住房的推广成为了可行方案,其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之上,让社会处于相对于稳定的发展状态,为国家的进一步繁荣创造了优良条件【1】。房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如果单纯的依靠着市场机制,将难以确保住房领域的社会公平性,还是应该积极的构建合理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同时适当的构建起多层次住房保障制度,为大多数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服务奠定基础。在具体的工作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存在着一部分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完善,确保住房维护管理机制真正的彰显出实际的利用价值。
一、保障性住房维护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大力推广,为解决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虽然保障性住房的存在,使得社会处于相对于稳定的发展状态,但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到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口流动性越来越明显,部分地区开始积极的设置保障性住房对象,但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仅关注本地户籍人员的申请,很多外籍人口无法享受到相应的福利制度,甚至部分地区未能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给予高度的关注,影响到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地区未能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以解决,使得国家承担了较多的负担,还存在着部分地区所建造的保障性住房反映出规模较小的问题,难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要,导致民生问题愈演愈烈【2】。通过分析上述的情况,明确了保障性住房的存在赋有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的使其彰显出利用价值,各级政府应该积极的承担相应的职责,确保保障性住房真正的福利于民,为中低收入和困难户家庭提供有效的保障,使其相应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保障性住房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也需扎实推进,以免直接的影响到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性能。在保障性住房交房之后,很多的住户并未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实际利用价值,对其并未采取合理的维护措施,因缺乏相应的机制加以管控,使得部分人员开始违规违建,肆意掠夺保障性住房的实际利用价值,违背了保障性住房的设置初衷。加之部分人员的自我意识,在保障性住房有限的空间中任意而为,影响到保障性住房的正常使用性能,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二、完善保障性住房交房使用后维修管理机制的策略
(一)积极完善相应的准入机制
虽然保障性住房相应的规模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但是与之相关的准入制度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这就给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埋下了隐患。应该积极的健全相应的准入机制,相关的部门必须要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合理化的判断,合理把控保障性住房的准入环节。若是采取传统的审核方式,只能对表面作出判断,相关的文件和证明只是起到公示作用,因此应该及时优化相应的办法。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利用价值更加明显,应该针对于入住者的收入和资产等情况详细核查。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提出了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在安置保障性住房的时候,可以积极的分析低收入者的家庭状况和资产核查情况,这对于他们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
(二)进一步优化退出机制
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维护和管理成效更加明显,应该积极的优化相应的退出机制,这是确保保障性住房应用成果更加显著的具体措施。
很多人在获取了相应的福利之后,因个人的经济水平超出了准入标准,在自身素质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关人员并未对其进行合理的退出,这就给后续的维护和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确保保障性住房体系趋向稳定,同时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便利条件,需要积极的完善相应的退出机制,保证参与者的权益得以维护。
(三)部门主管需明确自身的职责
部门主管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对于合理的措施,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予以监督,适当的降低政府财政资金承担的巨大压力【4】。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能力范围,提高租金和配套设施的承包费用,确保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资金来源得到有效的增加。相关人员还积极的落实监督管理工作,健全相应的公示制度,避免保障性住房资源被浪费,使其真正的彰显出利用价值。针对于住户资产审核存在的疑难问题,应该及时的成立工作小组,将相应的目标加以明确,同时适当的强化宣传工作的力度,保证住户们认识到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起周转房和周转金制度,若涉及到强制退出的问题,应该及时的提供租金较低的公租房为住户们解决住房问题,帮助其在社会上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租房。
(四)物业管理工作应落实
物业管理公司还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对保障性住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对于多元的服务,使其覆盖面较广,特别是安保举措的落实,应该以保护住户们的人身安全为基础。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合理培训与教育,强化相关人员的基本素质,保证工作的效率稳步提升。针对于住户反映的问题,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做好妥善的记录,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应确保小区住户对物业管理拥有详细的了解。物业费应该严格的按照具体的规定收取,构建起最为合理的机制,确保民众们积极的参与到物业费的缴纳中。强化与住户的沟通,确保管理信息公开化,改善各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
(五)住户应自我管理
住户是保障性住房管理的主体,为了确保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成效更加明显,应该积极的落实相应的主体责任【5】。住户应该积极的参与民主管理,建言献策。在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与维护中,可以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倡导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工人员参与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保证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在执行退出机制时,应该尊重住户的自愿原则,强化其对于退出机制相关政策的认识,保证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可以在科学合理的规定中予以实施。
结语
综合上述本文的分析,因保障性住房交房使用后的维护与管理机制相对缺乏,加之人们的维护和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影响到保障性住房的实际利用,甚至阻碍了保障性住房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需要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完善相关的机制,强化各个主体的责任,保证相关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世福,张晓阳,邓昭华.规划得益视角下政策性住房的市场配建模式研究[J/OL].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01):91-98
[2]朱战强,陶小芳,周素红.城市居民超重的居住分异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OL].热带地理:1-12
[3]韩璟,于利群,严军,卢新海.县域视角下的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意愿分析——以江西省分宜县为例[J].中国房地产,2020(03):15-22.
[4]齐宏.新收入准则下不同合同模式对保障房收入确认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业,2020(02):44-45.
[5]黄龙明.毗邻铁路、城市高架保障房绿色(适宜)建筑设计——以泰山街道东门1号地块保障房项目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0(0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