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摘要: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包括轮胎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等型号。本文针对起重机械的历史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介绍,方便行业从业者对起重机械有一定认识、了解。
关键词: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历史
1起重机械简介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航吊,吊车。
轮胎起重机的主要特点是: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合二为一、是由履带起重机(履带吊)演变而成,将行走机构的履带和行走支架部分变成有轮胎的底盘,克服了履带起重机(履带吊)履带板对路面造成破坏的缺点,属于物料搬运机械。
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料场上空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由于它的两端坐落在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形状似桥。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它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起重机械。
起重设备有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起重机在市场上的发展和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不用支腿吊重及吊重行驶经常出现一些事故,行驶的速度也较履带起重机(履带吊)快;作业稳定、起重量大、可在特定范围内吊重行走、但必须保证道路平整坚实、轮胎气压符合要求、吊离地面不得超过50CM;禁止带负荷长距离行走。为保证作业安全,目前国内基本上禁止不打支腿进行吊装作业。起重机配套使用钢丝绳品种包括磷化涂层钢丝绳、镀锌钢丝绳和光面钢丝绳[1]。
2起重机的发展历史
简单的起重运输装置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那时勤劳的我国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己想要的器具,可以利用简单的装置来加工巨石,谱写了人类智慧的开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曾采用斜面、杠杆等辅助工具运送重物。公元前1765~公元前1760年,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使用一种由杠杆组成的最简单的起重装置——桔槔汲水。公元前1115~公元前1079年,淳朴的劳动人民能够使用辘轳汲水,也就是人类最早的人力驱动绞车,它是现代绞车的雏形[3]。
19世纪50年代以后,1869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蒸汽轨道起重机,紧接着英国科尔斯公司于十年后制成了一台抓斗起重机[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个国家在恢复生机和重新建设中,强烈需要大量的起重机械。它促进了起重机械的迅速发展,于此同时,由于工程机械的技术的飞速提高和焊接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发展,促进了起重机性能、质量和用途的显著提高,结构明显改善,种类数量也更加丰富。6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集装箱的运输,从而起重机在当时的情况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个较完整的起重机体系也就相对形成。国际社会的标准化机构为集装箱设置了一个统一的型号和质量。为了更进一层发展集装箱的运输设备,又形成了很不同种类的卸载机械,最具代表性的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就是卸载机械中一种。而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是由原始普通的龙门起重机演变而来,它是一种专门用来起吊和卸载集装箱的特制起重机,它被普遍用运于码头装卸、车站装卸和货场装卸等[3]。
3起重机械未来发展展望
21世纪,起重机面临的是更新换代的局面,品牌间的较量已经大众化。国内起重机把产品质量在原有构件的全面配套基础上稳步提高,降低成本,同时把售后的各种服务进一步改进,把国产配套质量和性能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所以国内相关企业应该抓住稳、准、狠三要素来创造更加有利于发展起重机的条件,并正确指引国内企业,同时充分吸收国外一切可利用的企业的可用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快速而稳定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以接近并且达到国外的先进水准,从而替代进口,并做好先引进来,再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培养我们自己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奋力赶上、超过国外其他配套件厂商的技术水平[4]。
目前对主要针对起重机的类型、用途、主要性能和起重机的设计方法以及施工角度,降低成本角度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有限元Ansys软件为工具,建立起重机的整体有限元模型,运用设置载荷步模拟小车在起重机的主梁上运动来模拟移动载荷,把起重机的主梁、支座和支腿各个部分的变形和强度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并加以改造,从主梁各部分应力分布情况和变形情况以及最大Mises应力方面,探究并改造起重机的主梁结构所存在的改进可能性[3]。从而最大可能的为企业节约资源,节省成本,谋取利润,更加重要的是增加了市场竞争性和提高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子木.现代起重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J],建筑机械,2005,1(6):54-59
[2]徐明.汽车起重机市场分析及展望[J],中国工业报,2003,4(2):27-32.
[3]张朝晖.ANSYS12.0.结构分析工程应用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2-15.
[4]白杉,子荫.我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J],工程机械,2003,3(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