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409100
摘要: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成为中国农村现实问题。为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的需求,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成为新选择。但目前我国医养结合还存在养老观念落后、资金匮乏、专业人才不足、政策保障缺失等问题。笔者建议:转变养老观念、发展乡村经济、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政策法规等。
关键词:医养结合;农村养老;难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49.72%,农村老年人数(60岁以上)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 55.92%,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目前,尽管在一些发达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一定的发展,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受经济的影响,其发展举步维艰。因此,探讨适合我国乡村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农村面临的养老问题势在必行。
一、农村医养结合养老面临的困难
(一)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很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从未改变过。大部分农村居民,尤其是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基本上是指望自己的子女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从心理上来说,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很难接受机构养老,认为机构养老不仅很费钱,而且怕遭到周围的人或者是亲友对其子女的道德谴责。
(二)养老机构资金匮乏
我们都知道养老机构的设立是需要大量资金的,不管是硬件设施的设立,还是人才等软件设施的投入都是高成本,低回报。政府能投入的资金有限,社会资金更是如此。这就导致农村的养老机构以公办为主,其内设设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三)医养结合照护人才短缺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都配备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且有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护理等级,用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个性需求。但是我国在这一块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护理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技能训练,也缺乏专业的培训方案,并且医养结合的机构社会地位低、薪资待遇差、工作强度大,使得照护人员的所得与所给不相匹配,流动性大。导致目前我国农村医养结合的照护人员大多为当地中年妇女,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基本上不具有专业医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四)政策衔接不畅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其服务内容与单纯的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不同,要受多个部门的监管,存在“九龙治水”的问题。医疗机构归卫生部门管,养老机构归民政部门管,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且不同部门之间存在协调效率低,分管的范围边界不清晰,监管标准、收费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
二、破解农村医养结合难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养老观念
相较而言,老年人比较难于接受新鲜事物,所以首先我们要改变宣传的方式,要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传医养结合的好处,比如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大力宣传医养结合的优点并指出传统养老的缺点,让广大老年朋友认识到医养结合不仅可以减轻其子女的经济负担,还能让他们颐养天年。此外,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要经常下乡,给农村的老年朋友免费体检,开展健康讲座,让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二)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确保资金投入到位
养老问题首先是一个经济供给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养老的模式。目前,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单靠个人支付,无法负担医养结合式的养老模式,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国家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第一位的,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外出打工创业的成功人士返乡兴办医养结构。引进社会力量,鼓励慈善机构,大型企业因地制宜投资发展特色产业。
(三)加强人才培育,提高服务质量
为有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推进,培养一支扎根基层的医护专业人才队伍是关键。首先,政府可与各高校或者职业院校建立医护服务人员定向培养、培训制度。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一部分人有稳定的就业前景,又能填补医护人员的缺口。其次,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规范医护人员的管理,适当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使得一部分人能够下沉到乡村地区。再次,支持在职医护人员继续深造,开设心理学、医学护理、养生保健等相关的课程。
(四)完善政策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太一样,很难做出统一的规定,但从政策、制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为给新型养老模式指明方向、提供支持,政府可以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进行组织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能,加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民政、医保等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实现职能明确,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医养结合进程。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明确规范养老机构的审批机制、建设标准、设备标准、运营标准等;强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养老补助制度,对乡村不同等级的特困老人给予不同比例的养老服务补贴。再次,建立监管机制,定期由监管机构以询问老人、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评估,若发现提供服务存在质量问题,则进行调查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