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地铁工程采用PPP建设模式,具有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融资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很多企业在项目前期虽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测算,策划等工作,始终是对未来事项的预测,但在投资、建设、运营全周期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太多不稳定因数,导致投资控制十分困难。因此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如何高效识别投资风险,最大限度的规避或降低投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项目的投资管控,达到预期收益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地铁PPP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控制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及如何预控进行阐述。
关键词:投资控制;分析;预控措施
引言
PPP项目一般指社会资本得到政府机构的认可和授权后,为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所实施的相应工作。社会资本和政府双方借助相互之间的优势充分发挥资金保值增值,从而推动公共服务项目更优质、更快速的完成。正常情况下,PPP项目建设中政府机构作用在于对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进行监管,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资本主要进行项目的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以及管理维护等,并且获取使用者付费以及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及其他收入作为投资回报。部分项目,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项目,政府不承担项目的亏损也不参与项目的盈利分配,项目的盈亏完全由社会投资人负责,因此社会投资人对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的成败决定了项目投资回报能否全部收回,继而严重影响社会投资人的预期利益。
1、PPP项目投资控制风险分析
1.1工程实际总投资超概算风险
在进行PPP项目立项过程中,政府和社会投资人都会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调研,测算该项目的投资估算,由政府方代表和社会投资人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设定投资控制目标,很多项目以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经过一定下浮后作为投资控制目标,除PPP合同约定的特殊条款外,项目实际总投资不得超过投资控制目标。PPP项目总投资在建设期内,政府主管部门、质监、咨询等单位对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造价、施工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项目建设期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经审计后的竣工决算金额确认为项目的实际总投资。某些项目甚至规定一旦项目实际总投资超总概算就要由社会投资人承担超概资金。但是地铁工程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管控难度非常大,在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很容易超概,且很多超概现象并非社会投资人主观原因造成的。如红线外市政管网接驳、部分征地拆迁等实际已发生费用一旦不被审计单位和政府认可,直接造成超概算资金无法进入项目总投资,导致社会投资人投入资金无法收回,从而产生巨大亏损。
1.2管线迁改费用不足风险
由于地铁管线种类多,布域广,现代城市地下管线复杂,新兴城市因规划超前,管线还有迹可循,但老旧城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有时连管线管理单位都梳理不清管线分布,加之管线迁改牵涉社会面广、协调工作繁杂,往往一座车站就涉及电力、通讯、自来水、雨污水、燃气及军缆等凡是城市生活所必需的各类管线,涉及行业多、产权单位多,而每个产权单位的要求不一。尤其很多管线的产权单位属于垄断企业和特殊行业,对设计、施工要求高。地铁多处于城市繁华地区,人流量大,交通拥挤,造成管线迁改施工场地狭小,尤其燃气、自来水高危且涉及民生的管线,对管线拆迁措施要求高,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无法预计,因此管线改迁虽属改造工程,但往往比新建项目还要困难,从而导致初步设计概算金额远远达不到实际拆迁金额,管线迁改概算费用明显不足。加之管线迁改等前期工作采用“据实结算”,历年来是政府审计的重点,特别是垄断、特殊行业采用的材料、定额、取费标准一般高于地铁工程取费标准,费用审减的风险很大。
1.3材料涨价风险
地铁项目涉及土建装修、通风、照明、给排水、消防、人防等专业,各专业所需材料种类多,材料用量大,尤其材料费在整个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比重。由于地铁工程建设周期长,初步设计概算中材料单价按编制期时的单价确定,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受国内外形势、国家政策变化、市场变迭、物价上涨、地域性差异、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建设过程中材料采购价格可能会远超出初步设计概算编制期时的价格,对投资控制十分不利。
1.4不可抗力风险
由于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或是战争、罢工等社会异常事件引发的不可抗力的概率太低,很多社会投资人对不可抗力导致的投资风险未给予足够重视,约定合同相应条款时普遍采用通常范本内容。而一旦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果将难以预见,严重时甚至会提前终止合同,所以大众越容易忽视的问题往往会爆发更大的风险。如2020年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工程建设影响巨大,将直接导致项目建设成本和投资总额增加。虽然不可抗力一般在合同范本中都有约定,但因他对初步设计概算各项费用组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投资控制非常不利。
2 PPP项目投资风险预控措施
2.1针对工程实际总投资超概算预控措施
一是重视合同谈判,明确投资范围。
同一工程由两个及以上项目公司承建时在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总投资范围,明确投资边界,不同工程费用的合同价款确认原则,工程变更的定性等。如PPP项目合同约定:初步设计批准后,实施机构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初步设计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工程范围进行合理优化调整,除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工程范围变化外,其他工程变更不调整总承包价。
二是提前介入,高效沟通。有条件的项目在项目工可编制、初步设计环节就要提前介入,深入参与,确保概算的合理性。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优选施工方案,加强与设计方案人员和造价人员的高效沟通,加强技术经济比选指标,加强投资限额控制、推广标准化设计,降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从而降低工程投资。在施工阶段,通过对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充分调查,结合征拆进度,合理优化施工方案。
三是精心策划,严格过程管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项目各项目标,根据工程的总工期、施工重点及难点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根据项目的管理流程层层分解,细化和标准化,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组织措施、经济措施等多方面手段确保实现项目各项目标的同时,合理控制项目总投资额,努力降低总投资超支风险。
2.2针对管线迁改费用不足预控措施
一是重视方案经济比选。在满足产权单位需求及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优方案迁改,并根据主体工程施工重点难点调整迁改计划。
二是优化迁改方式。如多采用管线悬吊保护代替迁改回迁等方案,减少对管线的阻断和移动;采用盖挖、半盖挖代替整条市政道路长时间阻断或封闭等方案节约回来迁改成本和交通安全维护成本及迁改工期,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推行产权单位代建模式。高危管线迁改对设计方案和具体施工管理要求高,引入产权单位代建管理模式,如弱电迁改工程产权单位代建管理,大大的缩短了迁改工期,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进而控制投资。
四是依法合规,减少审计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施工管理、验工计价等工作,保证资料的及时性、真实性、有效性、连续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可追溯性,依据充分,程序依法合规,减少政府审减风险。
2.3针对材料涨价预控措施
一是适时囤货。实时监控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的市场价格走势,对比项目初步设计概算编制期的材料价格与市场价格,根据对比分析,结合市场行情及发展趋势提前在价格下跌时采购价格波动较大的主要材料,适时囤货,减少因材料上涨造成投资增加的风险。
二是集中集采。依托于企业在各片区的众多项目,材料需求数量庞大,可对项目常用的材料如钢材、水泥等采取统一招标集中采购的办法,控制材料价格,降低采购成本,有效控制投资。
三是加强管控。严格要求现场技术人员认真计算材料用量和型号,合理提报材料需求计划;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从技术组织和管理层面合理降低材料使用量。
四是总价包干。从合同中明确约定,除合同约定要调价的材料外,其他材料采用风险一次性包干的方式来控制投资。
2.4针对不可抗力预控措施。
一是提高重视。因不可抗力的特殊性及严重性,社会投资人从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提前组建应急组织机构,以备不时之需。
二是重视合同约定。在合同约定中要明确发生不可抗力关于工期的具体顺延时间、费用调整的具体内容、范围及详细计算方法和风险合理分摊原则,为合同价款调整工作留有余地。
三是及时收集资料。一旦发生重大事项的不可抗力,地方政府一般会出具很多相关政策类文件,要及时收集并准确解读文件中对社会投资人有利的条件,及时采取减损措施的基础上,做好人工工资、材料价格变化及现场误工、窝工、赶工时间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后期的合同价款调整提供有力证明。
3结束语:本文对地铁工程PPP项目建设过程中常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就风险的预控措施进行了探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对出行便利需求的不断升级,企业投资项目规模的不断增大,投资风险随之也逐步增多。投资风险将成为影响企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因素,怎样才能全周期全维度的高效识别潜在投资风险,制定有效的预控措施,有效防控投资风险,最大程度确保投资安全及达到既定投资收益目标,推动企业行稳致远,还需举全行业之力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长期持续的在工作实践中探讨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林子扬.PPP模式下投资风险控制问题研究[J].纳税,2020(02):15-17
[2]向纯.社会资本方在PPP模式下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0(01):18-19
[3]武文超.PPP项目落地实施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决策探索(下),2019(1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