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高考地理将热点问题作为了命题的重要方向。其不再单一考察某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时事热点与地理知识,以便将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客观反映出来。基于本种情况,高考地理复习过程中,就需要依据热点问题科学归纳与整理相关知识,提升高考地理复习成效。
关键词:热点问题;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目前,高考地理题目中的热点问题日趋增多,本种题目的新颖度较高,且具有十分广泛的考察范围,要求学生能够对相应的地理知识、原理等深入掌握。为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这些高考题目,教师需要对高考地理复习策略科学制定,促使学生复习成效得到增强。
1 系统复习地理基础知识
热点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只有系统性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方可以有效解决各类热点问题。因此,高考地理复习实践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系统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如概念、原理等,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答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以“雾霾”这一热点问题为例,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雾霾的概念、来源、应对措施”等相关问题[1]。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将一些生活案例、调查数据等引入进来,增强地理复习的针对性。如可以提供这样的复习材料:
问题1:WHO认为,PH2.5数值在10以内不会危害到人体健康。但这些采样点的数值较高。请归纳各个采样点PM2.5的主要来源。
问题2:众所周知,污染源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气PM2.5浓度,请列举其他影响因素。
问题3:PM2.5不仅危害到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到大气环境。请列举其影响内容。
这个材料属于常见的热点问题,其综合性较强,但学生只要能够充分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即可准确解答。通过将这些类型的材料引入到高考地理复习之中,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体系系统建构起来,对于学生地理复习效率、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大帮助。
2 深入剖析热点问题的考点
要结合地理教材内容,将可能涉及的热点问题找出来。之后对热点问题的切入点与考点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更加针对性的开展复习活动。通常来讲,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区域概况。热点问题必然在具体的地区中发生,这样高考中就容易对其区域概况知识进行考察。因此,要引导学生对本地区、周边地区的区域地理概况知识充分掌握,涵盖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日本东京奥运会热点问题为例,很可能会要求学生对本地区的气候特征、人文特色等诸多方面进行阐释[2]。其次,地理原理。部分热点问题的引入,主要是对学生的地理原理知识进行考察,要求学生对地理原理知识深入掌握。其中,我国东部地区招工难、二胎政策等热点问题都可能会用以考察学生的地理原理知识。如在二胎政策热点问题解答时,学生既需要对二胎政策、计划生育国策等充分掌握,又需要能够深入结合老龄化现状、人口红利等原理知识。再次,影响意义。很多热点问题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对这些影响意义深入掌握。如我国为推动西部的发展,修建了滇藏铁路,其能够有效维护藏区的稳定与发展。但铁路的修建,也会影响到沿途的生态环境。教师要结合这一考点,引导学生针对性的复习相关知识。最后,产生过程。目前,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受到了充分重视,这些问题涉及到诸多的地理知识,需要学生对其发生过程充分掌握。因此,教师需借助于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问题的发生与解决对策。
3 不断巩固训练热点问题
为促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高考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热点问题将专题训练活动实施下去。通过不断的训练与巩固,促使学生的应试水平得到提升。教师要合理设计与选择训练题目,增强训练成效。首先,要遵循典型性原则。要对热点问题合理选择,保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且要针对性、合理设计热点问题训练题目,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对本热点问题涉及到的地理知识与考点充分了解,又能够对本类型问题的考试方法、复习技巧等深入掌握。其次,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在题目设计时,可以综合联系诸多热点问题。如可以将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等综合起来,以便增强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性[3]。同时,要将创新性原则落实于热点训练题目设计之中,通过创新题目类型、立意等诸多方面,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出来,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最后,要贯彻多样性原则。为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某一热点问题,可以将多样化的题目类型应用过来,丰富训练形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培养学生的热点问题解题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教师要综合分析近些年高考试卷中热点问题的题目类型、考察范围等,以便将地理复习策略针对性制定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学才.基于高考的高中地理复习思考[J].新课程,2019,3(10):123-125.
[2]杨雪.地理图表在高考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考试周刊,2018,4(19):44-45.
[3]陈枝玲.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策略管窥[J].高考,2018,9(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