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选择性”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中职电工专业作业设计时应体现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开放性、生活化的“四性一化”的“选择性”特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
关键词: 电工专业、作业设计、选择性;
随着“选择性”课改的深入实施,广大中职教师更加注重了课程的设置、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课程和课堂教学形式着实让人耳目一新。然而,课程和课堂教学外的一个环节——课后作业的布置却时常被教师所忽视。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最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以“选择性”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我认为在课后作业设计时应体现以下特点:
一、趣味性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中职电工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3版第三章《直流电路》的第1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课后作业设计中:安排学生利用家里的物品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水果电池,并测量其电动势和电源内阻,并让学生拍录下来,发到班级群了让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并纠正。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形式与内容的趣味性与新鲜度。富有趣味情境的作业,能增加学生的探求欲望,将枯燥、单调的知识变换为一个生动的场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中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二、实践性
中职电工专业理论课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尽可能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小制作等作为课外实验型作业或将教材中一些作业改为实际操作性作业,也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例如: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电容器、水果电池、简易指南针等,也可调查学校周围电工专业知识的应用实例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战胜困难、经受挫折的良好思维品质,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远比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要鲜活的多,深刻的多。
三、层次性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中职电工专业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学生又是不同的个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应当有层次性。这为我们开展研究学生作业的层次性提供了依据。有层次的作业设置,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使其个性充分的发展,成为全面并有特长的新型人才。
据此中职电工专业理论课程的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反其道而变短”: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培养职业素养。
这样的作业设计,使作业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教师若能多花一番心思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得以实现。
四、开放性
开放性作业是让学生在较宽泛的条件和环境中自主完成的非统一性和标准性的作业。开放性作业主要表现在题设条件开放,题设情景开放,解题方法的开放和问题答案的开放。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勇于探索创新。
开放性作业较多地体现在问题答案的开放。例如:学习了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3版的第三章第5节《电阻混联电路》的知识后,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作业:在回家的路上,同学们仔细观察路灯,它们存在哪些弊端?怎样设计更合理,更先进?
很多同学在作业中写到:现有的路灯电路,不能做到人走灯熄,浪费能源等。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果能设计一种像手表一样戴在手上的摇控器,需要时随时能打开或关闭,使灯发光或熄灭;还有同学提出了光控电路、声控电路、声光控电路以及人身感应电路等。
通过动态的开放性的作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在作业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生活化
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生活是学习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电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从电工专业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电工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例如,在学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3版第二章第6节《电能与电功率》后布置以下作业:调查周围居民的用电情况,并提出节约用电的措施。
生活有多广阔,电工专业课程学习的天地就有多广阔。教师可通过作业把电工专业知识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结束语:
“选择性”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选择性”作业设计是课程和课堂教学的动态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体现“四性一化”特点的“选择性”作业形式。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在作业设计上多花一番心思,那必然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实现更加有效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