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数量逐渐增多,相比于传统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并且安全风险也更高。而建筑主体结构是确保建筑物功能稳定发挥的基础,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要完善规划施工流程,通过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大力运用,大大提高建筑施工主体经济效益。本文就对建筑工程中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主体;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设计市场也开始对外开放,一批国外设计事务所进入中国,他们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本土设计师在与境外同行合作设计过程中开阔了视野,也得到了提高。这个时期建筑高度进一步提升,结构形式更为多样,出现了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超高层建筑,代表性建筑有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希尔顿大酒店、北京京广中心,京城大厦、深圳发展中心、南京金陵饭店等一批有影响的超高层建筑。
1 关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的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城市建设是其主体内容,也是该项工作的成果展现,城市建设日趋完善,其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逐步形成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特色建设体系。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当有限,这就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变化与发展催化下,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建设设计人员的推崇和青睐。建筑施工虽然也是社会产业活动,但它在本质上与其它商品的生产有较大的差异,超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系统繁琐,任务繁重,且对细节及连贯完整性要求极高的项目,具体说来,它也是一个对施工质量、工序流程及施工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工作。通过与低层建筑相对比,超高层建筑本身存在很多优越性:建筑层数多,高度高,使得其对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达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和稳固性的双向目标,超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要比传统地基更深;超高层建筑因其施工量及结构复杂,施工周期维持的较长,大约在两年以上,不过就具体的工程而定,其工期差异较大,基于此,需要考虑到区域性的季节交替及环境变化问题,因为露天的施工环境下,工程建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恶劣天气势必会延误工期;要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竣工,所以施工强度较大,同时对建筑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2 常见的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技术
2.1 现浇剪力墙结构
现浇,就是“现”场“浇”筑。凡是在现场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的结构部件就叫做“现浇”结构。剪力墙是建筑物的重要施工环节,对整个建筑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通常情况下,现浇剪力墙结构的主体结构是由混凝土建筑结构构成的,搭建剪力墙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里极为重要的一项施工作业,要综合考虑剪力墙结构在搭建过程中要实际施工作业情况,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要保持整体性好。
2.2 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建筑主体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筒体结构主要是通过铺设模板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是将剪力墙或者主体框架集中到建筑物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具有封闭空间的筒体,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层数较多的超高层建筑,如写字楼、公寓等。
2.3 现浇框架结构
现浇框架结构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在进行现浇框架设计过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施工作业的标准,确保现浇框架结构达到施工作业标准时才能开展混凝土模板施工作业。
3 超高层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施工测量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中需要保证施工测量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否则会导致整个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因为主体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属于重要的施工项目,所以对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而测量数据是主体结构的基础数据,是重要的施工依据,错误的测量数据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主体结构施工应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选择高素质、有责任心、有经验的人员完成测量。
3.2 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首先必须要保证的是建筑工程材料必须具有防水性,因为在建筑工程中很多结构都存在着大量的用水结构。例如厨房,浴室卫生间等,如果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施工效果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可能会造成建筑工程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漏水渗水的现象,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门窗墙角等各部门应该要及时的进行修正,防止出现漏水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整体建筑施工中防水材料的检测,提高防水施工的质量。
3.3 模架工程
结合我国当前的超高层建筑类型可以看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中对于模板质量的要求更严格,如果模板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体工程的结构与美观性。为避免问题发生,在主体结构施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位置采取不同的模板类型,从而满足工程的施工需求。在模板施工前需要编制对应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另外还要确保模板接缝的平整度,确保结构的观感与质量。
3.4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选取混凝土材料时必须优先选择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比如低热量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热量适中的硅酸盐水泥。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比时,必须掌握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标准以及建筑区域内的自然条件,进一步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达到规范要求。另外,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普通浇筑有所区别,在实际施工时,应选择较为科学的分层浇筑法,这样有利于水泥水化热的散失,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也应采用分层振捣的方法,使混凝土上下层之间在达到初凝前逐层予以覆盖,有效避免纵向施工缝的出现。混凝土浇筑的全面分层法是分段逐次而不间断进行施工作业,即从建筑工程的底部着手,浇筑到一定距离时,再进行第二次的浇筑,依据这样的施工工序,依次循环向前,对建筑物进行浇筑。分层浇筑法适用于单位时间内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的建筑工程以及结构物厚度不是很大而面积或者长度较大的施工工程。而斜面的分层浇筑法的施工原理与平面分层浇筑大致相同,也是从建筑物的底端开始浇筑,然后慢慢上移,斜面的角度则是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而定,一般角度为45°以下,而每层的混凝土厚度不能大于振动棒的有效振捣深度,以获取最佳的振捣效果,这种斜面的分层浇筑方法通常适用于长度远远大于厚度的超高层建筑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般要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施工中如果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法,其摊铺厚度应严格控制在600毫米以下,如果采取非泵送的输送方式,摊铺厚度必须控制在400毫米以下,以确保摊铺面不出现气泡和裂缝。在进行分层连续浇筑时,施工人员应保证间隔时间,使前一层的混凝土内部结构还未完全凝固时,即刻进行下一层的浇筑作业,防止上一层混凝土的硬度超过标准值,而对建筑物的整体美观与质量带来影响。在连续浇筑时,针对每一个浇筑层都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本质上来说,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不管是在混凝土的浇筑方面,还是在防水施工方面,都具有着很多的要求和方法。因此,在实际情况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中各个工序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并积极地做好技术管理,保证各方面都能够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金鹏,张玉斌,虞毅,郭艳平.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浅议[J].中外企业家,2019(31):96.
[2]葛立军.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浅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