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6期   作者:吴志波
[导读] 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河北省邢台市任县尼家庄明德小学 055151
        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情绪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同时也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数学课堂提问行为分析
        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提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
        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为此,分析数学教学的特点,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教师亟待对自身的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加以研究。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精心设计问题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要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提问要有“侧重点”
        (1)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如在圆面积计算教学中,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则是教学关键所在。
        (2)通过“连接点”设计问题。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2.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提问要有“三原则”
        (1)提问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式学习,并在学习中为自己设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的逻辑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3)提问的合作、探究原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所承载的知识,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因此,课堂提问就必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前提,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法   
        1.提问对象要明确。课堂提问要尽可能宽广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提问时所选的对象是对所提问题在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回答或基本能回答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设计一些复合型提问,由于它是由多次提问组成,要注意设计好提问的层次序列,这既是由数学严密的逻辑性所决定的,也是学生的认识规律所要求的。
        2.提问语言要精炼。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得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发问时,对句子较长的问题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而对一般的问题,则应提倡只说一遍,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注意听讲的习惯。
        3.提问时机要灵活。教师在备课时,大都对课堂的提问做了精心设计,但课堂教学是个师生双方交互式的动态过程,因而在问答过程中出现一些老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事情也是常见现象,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提问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时机。  
        4.提问思考要留空。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一般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的明确的反应。当学生流畅完整的作答时,一句极普通的“很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富有创造时,一句赞许的话也会使之倍感成功的欢乐。及时的反应还便于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