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扎根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2/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   作者:余英
[导读]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养成的场所,还是师生聚集共同生活的半个家。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月亮湖小学 448000
  摘 要:班级文化之于学生成长,如土地之于作物。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班集体,蓬生麻间,不扶自直。而传统文化教育永远处于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其核心价值永远是学生健康成长最肥沃的土壤。
  关键词:传统文化 班级文化 环境文化 立德树人 
  班级文化之于学生成长,如土地之于作物。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班集体,蓬生麻间,不扶自直。而传统文化教育永远处于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其核心价值永远是学生健康成长最肥沃的土壤。结合中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立德树人”的教育精神,立足本校新月文化教育理念,以“培养温润、灵动的新月少年”为育人目标,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以“洒扫庭除读圣贤书”为主线,为班级文化立根筑底,内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信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教室环境,涵泳身心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养成的场所,还是师生聚集共同生活的半个家。这就需要讲求教室环境富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我们通过链接生活,学生用自己的作品创设出一种宽松而高洁的班级环境文化,使教室富有了活力,烘托出了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
  室外走廊墙根排满盆栽、窗户绿满吊兰,相互浇水养护,灵动生活气息,践行爱TA行为。前后门外面分别挂上中国版图和世界地图,打开学生视界,既要心怀祖国,又放眼世界。


进门一侧,以“我立名言,为梦前行”为专栏,张贴亲子励志方寸书卡,重要节点,学生根据阶段目标,以名言古训应时应景畅怀达志;另一角是“图书园地”,其一边“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的学生书法作品悬挂其上,与另一边“国学小名士”诗词朗诵者儒雅近照成一整体。黑板正上方挂上醒目的班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学子如入芝兰室内,书香浸染,与之化矣。
  左右墙壁,前后墙裙,是全体学生的书法作品展览区,一月一次一展,墨香氤氲,赋能满满。主题板报动态“一日一诗”,为班级增添经典韵味;后角“明镜台”处,学生书法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古训,既警醒教室卫生,又观照心灵文明。
  国学涵泳“墙”说话,身心灵动自萌芽。
  二、设国学书堂,引领众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可见,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因此要从书香家庭开始,建设家庭“书柜文化”。班级通过国学书堂,宣导传统文化思想,推荐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经典。比如布置亲子一起看高层次文化电视,参与《中国诗词大会》《国学我最大》答题、看《经典咏流传》、听《“平”语近人》、赏《国家宝藏》等;参与班级每月一次的“国学书堂”诵读活动,每学期一次的“国学讲座”,助力师长树立国学修德的教育思想。
  有序开展“国学书堂”活动,让学生可摸、可见、可感可行地深入吸收传统文化思想。定时定点,一月一次一小时,亲子同座,诵读诗词与四书五经。如第10期读书活动现场,学生独立讲台,引领师长,互动交流。家长赠送孩子经典名言,挂于教室“我立名言,为梦成长”一栏;学生也将自己制作的《曾国番家训》“一个家庭是否兴盛看三点……”书法卡,双手捧给家长,亲子品读,一起审视自己的家风,疗治负面的行为,并悬挂于自家最显眼的位置;浓浓的儒雅之风沐浴着班级,也涤净着家庭。
  班级“10分钟”读书养习惯。即朝读“一日一诗10分钟”,四书五经“一日一段10分钟”,变作业刷题为洒扫庭除做家务,琴棋书画自己选。“睡前10分钟”温故诗词、四书五经篇章。家长录制视频,教师点评鼓励;家长记录感悟,教师引领提升,慎终如始地践行学校“日积月累,天天向上”的校训。在360日不间断的养成教育中,学生的世界里有了色彩、有了温度、有了灵气,看到了教育“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美好,也看到了“有教无类”的真实存在。
  三、扎根生活,活化经典
  帮助学生走进生活,让传统文化扎根,可以通过写生活日记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用圣贤的眼睛观察周围事物,用国学思想表达所见所思,用经典语言点化文章主旨,用圣贤人格自我激励。即学、即会、即用,这样既唤醒了精神上的潜能,也促进了知识上的远足。如,班上学生参加读书分享活动,听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一件小事》,教授提问学生:“车夫把倒地的女人扶起来,又一起到了巡警分驻所,你如何看待这位车夫?”学生回答:“车夫是个真君子!‘诚于中、形于外,君子慎其独也’。”由此可见,学生平时读的《大学》,的确已深入到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不过,只有教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领悟到文字背后的经典故事,才能付诸于实际教育教学中。同时还要舍得时间引导家长,舍得精力开展国学读书活动,念兹在兹地投入学生、投入教育,有教育使命感,才能为学生生命立根,才能真正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C].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03,403-410。
  [2]《做孩子一生的贵人》[C].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0,4-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