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监管政策研究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   作者:卓林
[导读] 开放银行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银行服务客户的模式,打破了银行与客户之间封闭的关系,是银行拥抱开放和共享的产物。

卓林
        (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江苏 苏州 215011)
        摘要:开放银行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银行服务客户的模式,打破了银行与客户之间封闭的关系,是银行拥抱开放和共享的产物。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伴随风险与隐患,监管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在鼓励市场创新的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外开放银行监管政策及国内开放银行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开放银行;监管政策;问题;建议
        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场景各方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或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场景的用户、金融科技公司及场景提供方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在不断加强IT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自身研发体系和研发能力逐渐成熟。而在在利率市场化、金融全球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传统的银行盈利模式增速变缓,商业银行面临转型挑战。此外随着国内金融科技公司的飞速发展,新兴金融模式迅速崛起,以银行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开始转变经营理念,逐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生态场景为出发点,通过API、SDK、H5等技术手段与金融科技公司及场景提供方实现互通,催生出业务驱动的银行整体架构转型模式,既本文讨论的开放银行。
        1 我国开放银行发展现状
        2018开始,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加快转型步伐,在开放银行方面开展多项工作。4月工商银行开放银行和开放API平台上线,对外开放700多项API服务,为1000多家机构提供包括跨境财资、账户管理、商户收单、资金结算等多种类别的金融服务。7月,浦发银行发布无界开放银行(API Bank),通过数据、能力、模型等接口,将银行金融服务与第三方场景连接,围绕场景化需求,实现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创新。截至年底,浦发银行共发布API服务230个,与86家合作方应用对接,服务用户逾800万。8月,建设银行推出开放银行管理平台,对外开放信用卡、账户管理、投资理财、直销银行、贷款服务、生活服务、支付结算、建行惠懂你等8大类产品,将传统金融服务及租赁、保险、基金等集团业务向社会开放。9月,招商银行上线了招商银行App7.0和掌上生活App7.0,这两款APP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封闭的账户体系,允许非招行用户进行注册使用。截至9月底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已近6913万,月活跃用户数近3542万户,人均月登录次数12次。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6047万,月活用户突破3200万,日活也达到582万,在现有生活类App版图中已占有重要一席。
        尽管目前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开放银行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连接并参与了大量服务场景,但相比国内金融科技公司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是场景仍不够丰富。首先,金融科技公司和第三方机构的场景建设起步较早,已经占据了个人消费和信贷领域的较多场景,市场日趋饱和。其次,场景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掘当前市场环境下特定客户群体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略显不足。二是针对群体不同。目前商业银行的开放平台多是为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服务,而金融科技公司及第三方机构则是针对所有潜在客户。三是研发能力不足。目前商业银行建设开放银行主要通过其金融科技子公司或内设技术部门,相对金融科技公司其研发能力和专利水平处于劣势。且商业银行的许多技术需从金融科技公司引进,从而导致其创新场景模仿居多,难以突破。
        2我国商业银行在建设开放平台中的问题
        2.1数据共享缺乏指引
        开放银行模式中银行系统将与外部单位连接,客户信息将会在外部单位的系统中流通和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单位就一定程度上能够储存和获取银行客户的数据资源。因此对银行来说,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如何共享、共享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保障银行客户的隐私安全,是开放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必然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数据共享方面,又缺乏明确指引,往往是各家行施行自己的方法,随着开放银行业务的发展,这方面的风险将会逐渐加大。



        2.2银行品牌流失风险
        开放银行进入客户生产生活的不同场景,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但在当前的这种模式下,银行服务仅是作为第三方平台的部分功能向外提供,银行之间原本对客户资源的争夺可能逐渐转变为对场景提供方和金融科技公司的争夺,银行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六十风险。
        2.3网络安全问题更加严峻
        与原本封闭式的流程不同,开放银行模式极大的简化了金融消费者在各场景中获取金融服务的流程,却同时也由于连接了大量外部单位,扩大了风险敞口。场景中的任何一方发生网络安全事件,都有可能威胁到场景中客户、商业银行或其他参与方的的网络安全,这给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带来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
        此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开放银行方面开展的工作主要由市场驱动,在政策层面国家和银行业主管部门尚未对开放银行提出具体要求,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在商业模式上选择更具多样性。随着开放银行业务模式逐渐成熟,监管部门为防范各项风险,保障系统性安全,很可能对开放银行进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受益于其开放模式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将会把自己暴露在监管的风险边缘。
        3 对我国开放银行的监管建议
        3.1建立完善的开放银行标准体系
        从国际开放银行的监管经验来看,开放银行监管过程中,通过制定各类标准,能确保开放银行业务有序发展。我国开放银行标准化工作应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开放银行标准的制定首先应以我国法律为准绳。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发布,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内容涵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个人信息的保护等相关内容。银行业监管部门在制定开放银行相关标准的过程中,需严格依照网络安全法要求,对银行的相关行为作出规定。二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在开放银行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成立或参股金融科技子公司,搭建自己的开放平台,许多外部单位已经基于这些平台搭建了大量业务场景,向社会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相关金融科技公司或场景提供方都可能制定了自己的制度和标准。因此银行业监管部门在制定开放银行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各方实际,组织开放银行业务参与各方共同制定开放银行涉及的各种标准。最后,银行开放银行业务标准的制定不能仅局限于商业场景的扩展,更应通过标准积极引导开放银行业务对民生工程的支持。
        3.2通过沙箱监管的形式探索开放银行最优发展模式
        开放银行业务作为银行发展新业态,为防范各类风险需要监管的介入,但监管不应成为银行转型创新的阻碍。常规监管规则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阻碍国内开放银行的发展,通过沙箱监管的形式能有效平衡开放银行有监管而又不受限于监管的问题。银行的开放银行产品、服务先在“沙箱”进行测试,能极大的减少开放银行业务的不确定性,降低银行的政策风险,有利于银行大胆尝试开放银行业务的种类,缩短新业务进入市场的时间,最终实现开放银行生态的大发展。
        3.3运用监管科技手段实施监管
        监管科技对开放银行业务中复杂多变的各种场景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通过改进传统流程,监管科技可提升开放银行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此外,我国的金融监实行分业监管,但在新形势下,开放银行业务很难明晰的归入某一种或者某几种金融业务,这导致当前的监管机构无法有效地对开放银行业务全链条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统筹金融业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资源,对开放银行全生态进行统筹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俊喜.世界各国对银行监管政策和银行监管的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2016(13):52-54.
        [2]甄杭之.政策性银行监管政策设计与创新[J].浙江金融,2011(4):32-34.
       
       
        第一作者简介:卓林(1986-)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