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   作者:张扬
[导读] 新教育的倡导者朱永新这样谈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学习,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陕西省华阴市岳庙初级中学 714200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和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做了实践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和建议,以期与广大同仁交流研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实践者 主阵地
  韩愈对教师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就是对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的高度凝练。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方面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研修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核心素养才能在工作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一、教师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者
  一位老师问学生“如果只能活3天,你最想做哪些事?第一个学生答:吃饭、玩儿;第二个学生答:陪父母;第三个学生答:听你讲课,因为你讲课,我们度日如年呐。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认识到:不能让学生讨厌学习,该讲的讲,不要把清楚讲成糊涂,满堂灌。习总书记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不可原谅老师的学识浅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1.用扎实的学识点亮教育。新教育的倡导者朱永新这样谈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学习,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教师身为教书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不读书何以教好书?站在讲台上,为了能使自己“远离平庸,变得睿智,让学生记住我们”,我们还要读更多关于“如何做好教师”的书。教师的专业学习首先是阅读,一要读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育理念和理论水平,还要读文学经典增加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二要读教育经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融合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三是读学科专著,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做到“源头有活水”。
  2.尊重规律、注重日常、培养素质。育人不是“快文化”,要耐心等待生命的成长,不因孩子一时不好而否定全部,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因材施教,发扬个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如:有责任能担当、有判断会选择、有理解会反思……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不能速成、不能突击,需要“调养”,就是要尊重发展规律,承认个性差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兴趣爱好、美好的品德情感、正确的价值取向”。
  3.关注“差异”,没有“差生”,自主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如洋思中学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许多人对这个“好”理解有歧义,这里的“好”内涵很丰富。首先是思想品德好、行为习惯好;其次是学习好。好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进步、只要努力就是一种好。“差生”是老师教出来的,是问题积累形成的,如果每节课、每天都把问题消灭掉,就是天天在消灭“差生”。换一个角度看待“差生”,他们是一种资源,要感谢差生,他们是班会课的案例,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调整的方向。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也许就能成就学生的美好人生。
  二、高效课堂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高效课堂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为主、“学”为次;高效课堂则把“学”放在开头,即以“学”为首,以“学”为主,也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而“教”为次,合作学习为次。摆正“学”与“教”的关系,即“以学定教”,即根据学生自学的“学情”来确定教师教的内容和方法;“以教促学”,即“教”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促进学生举一反三、继续自学,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了其学习的主体作用,最终使其掌握了学习任务。
  2.高效课堂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生依据自学指导看书、检测自学效果和巩固训练都是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更正、讨论是合作学习,集中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原则的教学法,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乐学善学”。
  3.因材施教、勤于反思。自我反思就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行为和习惯,从而形成经验总结。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前要反思、要预设问题;教中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方法;教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比如自学阶段设置的问题是预设的,自学后学生会出现什么疑问呢?就要通过读书后的检测(考一考)来发现检测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确定的,不是学生自学前就可以“自设”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学生自学后清清楚楚暴露出来的)。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教师可因材施教组织教学,及时矫正,即学生更正、教师辅导,及时“补缺”。
  以上是笔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分析。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反思实践强化素质,就一定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有效经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