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实际作用展开分析。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本院在职的护理人员共22名,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P<0.05)。结论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过程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康复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康复科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医患冲突,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实际作用
引言
随着康复科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对服务意识的重视,医院中护士的管理模式急需转型,以减少医院冲突,明确护理责任。优秀的护理服务可以极大地提升康复科患者的恢复速度,并且影响康复科患者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的常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急需改革和转型[1]。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大幅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在近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就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实际作用展开研究,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本院在职的护理人员共22名,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0~42岁,两组护理人员各11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29.3±4.6)岁。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的年龄20~41岁,平均(28.5±4.1)岁,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不足1年者15名、1年或以上者29名,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21名、本科及以上10名。对照组中护理人员的年龄22~42岁,平均(30.1±4.4)岁,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不足1年者18名、1年或以上者26名,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18名、本科及以上26名。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按照常规的轮班制度,进行对应岗位的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的管理模式如下。
1.2.1建立分层级管理小组
将护理人员按照职位和经验分组,每组必须有一位责任组长和若干的组员[2]。每组的责任组长要对护士长负责,组员要对责任组长负责,形成健全的管理模式。每个小组的值班时间需要保持一致,如需请假可以组内换班,并且要熟悉彼此的工作模式,提升护理效率。
1.2.2制定专业化的管理制度
护士长要制定大方向的护理工作,并且组织会议,对每个小组的运作情况展开监督和指导。责任组长需要安排每位组员的工作,并且协调组员间的关系,让小组形成一个整体,提升小组的护理效率,做好护士长安排的任务,观察小组成员的护理情况,并且对新入组成员进行教育与引导。组员需要严格遵守制度,并且对康复科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运用专业化的知识和心理上的沟通,收集康复科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消除康复科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康复科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康复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2.3强化小组成员的专业化能力
每个小组都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每一层级的护理人员都有不同的培训内容[3]。比如护士长要了解管理方法,进行图表分析,了解护理中事故高发情况,以及最近的流行疾病等,需要护士长有良好的大局观。责任组长与组员也有相应的培训,而且需要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与奖金挂钩[4]。培训不仅要包含专业知识,还有法律知识与道德素养[5]。
1.2.4提升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动
小组成员之间要定期开展会议,交流康复科患者的需求、护理中的疑问,还可以就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提升小组成员的专业度,甚至可以请其他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经验传授。小组成员在开展会议时,要进行知识的记录,并记录护理中容易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这种交流行为可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并且帮助护理人员放松心情,排除护理中的负面情绪,积极面对护理工作。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内制作的满意度打分表,根据分数得出康复科患者的满意情况,得分后的指标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根据非常满意率加满意率得出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行大力推广。康复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常规的护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医院工作。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提升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具有减轻康复科患者心理负担、提升护理满意率的效果。在护理的过程中,建立分层级管理小组,可以有效提升团队的专业性,提升护理效率,而且能划分责任,让护理工作弹性化;仪器设备分工到人,制定登记本,并按时保养和维修,保证医疗设备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规范护理操作,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规范培训和学习,制定和更新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制度,优化护理预案流程、操作流程。制定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制度的明确能刺激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护理中出现的事故,让康复科患者得到专业化的护理,提升康复科患者恢复速度;强化小组成员的专业化能力,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重点时段的管理:根据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质以及康复科患者的特殊需要,合理安排上下班时间,将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好,降低工作人员在作业时的压力。重视对特殊、高危康复科患者的管理: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容易发生意外的康复科患者给予特殊护理,保护其生命安全;进行完手术的康复科患者着重加强基础方面的护理工作,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升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动,可以消除护理人员工作中积攒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与时代的发展相匹配,护理效果好,康复科患者满意度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P<0.05)。这组数据说明了,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过程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康复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康复科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医患冲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过程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康复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康复科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医患冲突,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效果好,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巩汉香.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3(14):51-52.
[2]李文伟.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9,1(3):31-32.
[3]任秋芳.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12(33):75-76.
[4]李晓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56-57.
[5]吕丹菊.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9(1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