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天津市卓群中学 天津市 300201
摘要:传统说教的德育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上课说话无法自控的问题。在新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寻求新的模式对这类学生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力图以坚持周记、分组互助、 阅读红色经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主体自身的德性底蕴,使问题生学会认识自我,自主自助,调控心理,适应环境,健全人格,最终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德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周记;分组;红色经典
我班的学生有些活泼,经常有上课说话的现象。有些学生甚至无法控制自己在上课说话的行为,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传统的德育说教和批评模式已无法解决新时代新学生的新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开始寻求新的德育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体德育,以解决此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问题,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以下是我在新德育视域下对一名无法控制自己上课说话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和体会。
一、坚持周记给学生提供了认识自我,自主自助的机会。
我班的一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我今天上课说话了,我知道说话是不对的,可是当任课老师批评我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否认自己说话的事实。我现在很后悔,我下次再也不在课上说话了。”由周记中的内容可见,该名初二学生有较明确的是非观,但问题在于他不了解自己,单纯的认为随着身体的发育,自己就是大人了,于是便用否认错误的方式来寻求心里上的代偿。也就是,为了不失去面子,干脆不承认错误。 传统德育模式中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批评教育。但是,从周记中可见,在当时的情景下,单纯的批评可能会不利于孩子成长,也达不到教育目的。或许,该生需要多一些时间来反思。因此,在新德育视域下,教师可以通过周记的形式引导该生冷静下来。这样一来,该生不但能认清自己的问题,而且态度与当时截然相反。
或许当时教师教育该生的最好方法就以婉转的方式引导该生停止说话,如“请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听见有人说话,但不知谁说的,请保持安静”。然后,教师在课下找该生单独谈话,请其在周记中写明自己的行为,并自我点评。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认清自我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自助的过程。古语云:“解铃还须系铃人”。即使外界再多加干预,学生自身的问题终将还是要从学生自身开始转变并最终得到解决。
周记这种德育方式为学生从被动的转变到主动的转变提供了关键的契机。而且,这个德育过程是温和的,无害的教育过程。外在上,学生没有体会到外部的惩罚,反而只有来自老师的关爱与包容。内在上来,该生认识到了自身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并自主自愿地加以改正。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改正意愿还需要改正行为来支撑。虽然该生在周记中承诺,下次再也不说话,但事实上,该生仍无法彻底改掉上课说话的坏习惯。尽管如此,写周记这种温和的德育方式未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这就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分组互助为学生创建了情绪调试,适应环境的氛围。
这名爱上课说话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知道该怎么做,可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这说明该生缺乏自控能力。为了帮助该生及其他自控较差的学生,我将班级分为两个大组进行日常行为评比。组内的学生犯了错误就要给本组扣掉一分;如果做了好事就会为本组争得一分,每周分出胜负,并给予相应奖励。
在这样的常规德育模式下,每个大组就像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其中有班长、干部、组长和组员。一个组的学生们在互帮互助的同时还需要与另外一组竞争。为了获胜,一个组内的学生就需要自发的制定适宜的规则来约束组内的每个人。这时爱说话的问题生一方面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规则,尽可能为其所在的组加分直至获胜,另一方面也受到规则和集体的约束,尽可能地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据我观察,自分组德育模式在我班实施以来,该生最明显的转变就是,在课上他尽可能地约束自己不和周围人说话。虽然偶尔所在组还是因为他的自言自语而扣分,但是每次他都会特别自责。
起初他犯错的时候,同组的一些学生会埋怨他,后来学生们发现,埋怨他只会收到类似于老师批评他后一样的效果——不但没用,而且会遭到他的“抵抗”。在老师的指导下和他所在组的班委和心里委员的帮助下,他们组制定了这样一项规则:当组内有任何人犯错的时候,大家不能“落井下石”地去评判或者埋怨,而是应该像排球赛场上的队员们一样,无论失分还是得分,都相互安慰,相互鼓励。经过集体的帮助,该生愈发地愿意为集体的利益着想,上课说话问题有了明显的好转。或许是求胜心在激励着他,或许是规则在束缚着他,或许是集体的温暖感化了他,又或许是集体荣誉感在感召着他,无论如何,令我欣慰的是就上课说话无法自控这个问题上,他改变了许多。
三、红色经典使学生走上了信仰坚定,人格健全的道路。
虽然该生的行为有了很大进步,但我对他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结束。为了乘胜追击,彻底杜绝该生说话无法自控的问题,我有意识地培养他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因为只有有信仰的人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一次,我发现该生在坚持了很久没有说话违纪后,又稍微有点躁动。为了使其彻底转变,我决定给孩子更多信仰支撑。于是我给他讲了红军长征的革命故事。我还建议孩子在周末看一部关于长征的革命电影,并在周记中写下观后感,还要结合影片写出成功需要什么品质,目的是让学生在革命先辈的感召下深刻理解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在当周的周记中,孩子写到:“伟大的革命先辈们太有毅力了,我也能做到。”看到效果还不错,我继续给他推荐了适合其年龄段的红色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接下来的几周,该生每周向我倾诉读后感。“我也希望像保尔柯察金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不但要做好自己,更要帮助别人,还要为国家做贡献。”孩子坚定地对我说。我紧接着鼓励他:”太对了,国家就需要你这种人才,你进步太大了,以后潜力无穷。眼下,你愿意为班里做贡献吗?”“当然。”该生回答。我继续追问:“班里需要一位愿意无私地为集体做贡献的卫生委员,你愿意接受这一职务吗?”孩子高兴地接受了。
自那以后,该生时刻以一名班委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闭上了嘴,迈开了腿,勤于劳动,把以前爱说话的劲头都用到了为集体做贡献这件光荣的任务上。看到该生彻底的转变,我也欣慰的笑了。
以上是我在新德育视域下,将一名爱说话且无法自控的学生转变为遵规守纪且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其间,学生通过记录周记的形式反思自己的问题。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后,学生通过德育分组下的自身所在组的成员的反馈、建议与帮助逐渐规范自身的行为。该过程是一个出现问题,纠正问题,得以提高,再出现问题,再纠正,再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逐渐从我想要适应环境转变为我想要为集体做贡献。经过后续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更是把自己看作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最终在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最后,本文中想声明的是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我在德育新视域下,针对我班行为无法自控的学生而创建的。运用于我班的初中生是成功的,但是否适合所有初中学生仍需要更多实践和时间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