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乳腺MRI对不同类型黏液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6期   作者:白千慧
[导读] 目的:就乳腺MRI对不同类型黏液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

        白千慧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就乳腺MRI对不同类型黏液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黏液乳腺癌患者(20例),在其诊断中应用乳腺MRI技术。结果:经相应检查后发现,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不相同,主要包含了病灶边缘形态、T2WI信号等方面,各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诊断不同类型黏液乳腺癌的过程中,乳腺MRI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MRI;不同类型黏液乳腺癌;诊断价值
        在临床中,乳腺黏液腺癌的发病率较低,基于组织病理学的前提下来说,主要分为两个亚型,即单纯与混合型,受类型不同的影响,不仅治疗方式有较大差异,且预后效果也不尽相同,对于单纯型往往予以切除术治疗,而混合型则以根治,抑或是改良根治术治疗为主[1]。本文主要就乳腺MRI对不同类型黏液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黏液乳腺癌患者(20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单纯型和混合型例数分别为13例、7例,单纯型年龄范围为33至75岁,混合型年龄范围为37至76岁。研究开始前,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了有关内容,征得了他们的同意。通过对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分析,没有发现明显差异(P>0.05)。
(2)方法
        使用我院提供的Multiva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将乳腺悬垂在线圈内,保持胸壁和线圈的紧贴。基于横断面、矢状面STIR的前提下,对患者的双侧乳腺实施MR-DWIBS、3D动态增强扫描处理,前者将TR、TE、b、层厚及层间距分别设定为≧5000ms、49ms、800s/mm2、4mm、0mm,后者将TR、TE、层厚及层间距分别设定为500ms、4.6ms、2.5mm及0mm,动态在6至8个范围内,合理控制每个动态的扫描时间,确保在48至52s范围内;使用Gd-DTPA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以高压注射方式给予,流率控制为每秒2m。扫描过程中,注意观察病灶情况,包括形态、大小等,落实BI-RADS分类处理,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诊断。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实现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相应检查后发现,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不相同,主要包含了病灶边缘形态、T2WI信号等方面,各表现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针对乳腺粘液腺癌而言,它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乳腺浸润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群体,特征主要体现于会产生大量细胞外黏液,在黏液基质中可观察到较小的肿瘤细胞团呈漂浮状态。单纯型的黏液腺癌的癌细胞团漂浮形状为小岛状,在肿瘤总体积中黏液占比超过50%,而混合型黏液腺癌不仅包含了细胞外黏液区域,且包块缺乏黏液的浸润性癌区域,在肿瘤总体积中的占比超过了25%[2]。在治疗前,需要完善患者的检查,基于检查结果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乳腺MRI技术是检查乳腺粘液腺癌的常见手段,受类型差异的影响,其MRI的表现也存在差异,单纯型主要以类圆形、边缘光滑等表现为主,而混合型的MRI表现主要体现于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状等。值得注意的是,受丰富细胞外黏液成分的影响,单纯型黏液腺癌的T2WI往往以与自由水相似的高信号为表现,但也可见高低混杂信号,认为和乳液腺癌的钙化等继发性改变有关。有研究指出,对混合型患者实施乳腺MRI检查后,受浸润性的影响,结果提示T2WI主要以混杂信号为表现,认为和病理学成分有一定关联,加之肿瘤细胞密集特点的影响,从而就会导致TWI信号大多偏低[3]。基于单纯型的前提下来说,受大量黏液成分的影响,这就直接干扰了对比剂的渗入速度,故MRI特征往往呈持续性强化状态,而TIC曲线则主要表现为平台型,而对于流出型曲线,认为和病灶中黏液成分过少等有关。
        此外,针对混合型黏液腺癌患者而言,在实施乳腺MRI检查后,考虑到其浸润性癌成分,故在进行强化时就需基于浸润性成分的前提下进行对比,对于黏液成分较多的患者,就会呈持续性强化状态。既往有研究指出,与其它类型乳腺癌相比,乳液腺癌的ADC值明显较高,且与单纯型相比,混合型的ADC值明显较低,认为与混合型浸润性癌成分过多等有关[4]。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单纯型的预后效果往往较好,故治疗时就可基于患者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应用保乳手术。在黏液腺癌的诊断中,MRI作为常见诊断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如若疑似病例的T2WI信号较高,且病灶边缘光滑,呈类圆形,ADC值较高,就需先考虑单纯型诊断;如若TWI信号表现混杂,且病灶形态缺乏规则性、ADC值较低等,则先考虑混合型诊断。
        综上,在诊断不同类型黏液乳腺癌的过程中,乳腺MRI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佩芳,张淑平,邵真真,等.磁共振成像对形态学表现为良性特征的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8,3(2):98—108.
[2]刘佩芳,尹璐,牛昀,等.乳腺粘液腺癌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对照研[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43(5):470—475.
[3]汪晓红,周正荣,彭卫军,等.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E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9,27(9):13621365.
[4]刘芳芳,付丽.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研究现状[J].临床与实践病理学杂志,2018,29(8):896—8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