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血献血,你要get这些知识点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6期   作者:田智
[导读] 在二十多年前,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对较低,
        田智
        乐山市中心血站   乐山  614000
        在二十多年前,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只要进行心脏手术就必须要对患者进行输血,这也进一步突出了输血的重要性,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高达70%左右的手术已经并不需要输血处理。因此,早在2018年,我国的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召开了专题发布会,其中对献血以及用血方面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必须要积极转变那些老旧的献血观念,并且要落实到考核标准当中。同时,由于血液拥有着无法进行人工合成、不能长期储存的特征,使其被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一种“战略性稀缺资源”,所以,这就需要在倡导捐献血液的同时,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血,保证血液能够在医疗行业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一、输血并非越多越好
        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在做完手术过后,输血应当越多越好,还有一些人认为血液输送越多,后续的恢复过程就会更加顺利。然而,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医学证据中可以看出,在同一种手术类型中,那些输血量较少、出血量较少,甚至完全不用输血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要远远低于输血多的患者,并且前者的恢复速度也相对较快。站在生命科学的角度上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其中认为血液并非是一种营养品,而是要将其看做一种特殊的药物,血液的本质就是内部存在着红细胞内活性细胞,这些细胞进入到患者的身体内部,可以当做一种细胞移植,这部分移植过去的外来细胞,会与患者身体内部的原本的细胞之间产生剧烈反应,存在着免疫反应风险,具体包括溶血以及过敏等,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的肺部产生损伤。由此可以看出,血液输送越多越好是一个误区,在传统的社会环境中,由于整体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对于输血方面存在的风险没有清晰地认知,而在现代输血中,其所遵循的则是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基本原则,应当尽量减少那些非必要的输血行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尽量不输血也是现代医学当中的准则,其主要指的就是尽量不输送那些异体血液,但这却并不代表着放弃治疗,而是要采用更加细致的医疗方式,并配合药物使用来更好的帮助患者。
二、不能一边抽血一边输血
        在部分电视剧场景之中,尽让会出现一些为了救治病人,亲属主动进行献血的场景,甚至还会出现一边输血一边抽血的现象。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在采血过程中,其必须要经历采集、制备、检查以及供应这四个主要步骤,简单来说,医疗用血都是由采血站进行统一采集以及调配的,而那些没有经过检测或是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可能直接提供给各个医疗机构。同时,在血站献血前所展开的初筛工作,以及献血后的检测工作,都是保证安全用血的关键所在,其中不仅需要对丙肝以及乙肝等病毒进行检测,也包含了对血型的分析,并且为了进一步降低血液中存在的感染风险,我国早在2016年就已经在各个血站中配备了血液筛查核酸检测设备,举例说明,在艾滋病窗口期中,其主要是指艾滋病病毒进入到血液内部发现抗体之间的时期,大约在二十天左右,而在这段时间中,利用抗体很难直接发现隐藏的艾滋病病毒,而采用核酸检测的方式,就可以将窗口期进一步降低至11天左右,以便更早的找寻出存在的病毒,实现高效用血、安全用血。而随着群众对于血液的认知程度逐步加深,也发现成分保存是保证血液保存完整性的有效方式,通过离心的物理方式,将血液进行分层,处于最上层的为血浆,中间为血小板,最下层为红细胞,保证血液具备着更长的有效期。
三、献血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在血站的工作过程中,部分群众认为献血会损害自身的身体健康,然而,科学合理的献血方式,不仅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还会对身体产生良性影响。献血所促进的健康首先体现在心理层次上,而对身体方面的促进则主要是以间接影响的方式,举例说明,以一个献血22年的献血者为例,其在第一次进行献血时,发现自身的身体条件并不符合献血的基本标准,比如血脂高或是血红蛋白低等,因此,其为了能够正常献血,不断强化体育锻炼,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在符合献血条件后进行献血,而后,其一直坚持着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持续献血22年。由此可见,献血对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除了普通的献血者之外,还有一批随叫随到的熊猫血型献血者,一旦需要稀有血型时,涉及到的成员就会进行献血,全力相助。
四、总结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随着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其对于医疗行业也产生了颠覆性影响,而献血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公益行为,为了更好的保证血液的合理使用,就应当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对输血以及献血形成正确认知,明确一些必要的知识点,保证各个血站的献血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同时,根据相应的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全血的使用量,已经从1998年的100%,逐渐下降到当前的0.3%,而全血就是在无偿献血者身上采集到的血液,但却会将血液进一步分成三个部分,也就是血小板、红细胞以及血浆,使得同一份血液能够提供给不同患者使用,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血液的医疗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