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渠县中医院 四川 达州 635200
脑出血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 脑出血是一种相对突然且难以治疗的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给患者留下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治疗脑出血后,需要正确护理,以使患者康复。 那么有哪些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呢?本次就在下文中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脑出血?
其是因脑实质中血管的非创伤性破裂导致的出血所致,占所有脑卒中20%至30%,急性死亡率高达30%至40%。 该病多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例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衰老等。 脑出血患者常因情绪激动和劳累而突然发作。 在早期,其死亡率较高。 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均会产生后遗症,通常可见运动障碍、认知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等。脑出血在临床上的引发率相当高,多在中老年人群中产生。若患上该病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脑出血的相关知识予以详细的了解。才能对该疾病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护理。
二、脑出血的诱发原因:
1.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说是导致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在发病过程中,一般不会有什么异样的先兆,或者仅会产生眩晕、浑身乏力以及肢体麻木等情况。
2.情绪波动
若患者平时情绪较差,容易发怒,可较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出血发生。情绪波动可促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极度的兴奋状态,且对肾上腺素予以增加,加快心跳速度,使得血管发生收缩,进而造成血管破裂。
3.气候寒冷
在天气较冷的环境下,可对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血液粘稠度以及肾上腺素明显上升,进而使得毛细血管产生收缩,使其产生脆性、血压上升,进而导致血管发生破裂。
4、过度劳累
若患者平时较为劳累,其精神过度的紧张可对脑出血予以引发。
5、不良生活习惯
平时喝酒以及暴饮暴食等情况也能够引起脑出血发生。
三、脑出血的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
脑出血的康复过程漫长而困难,在此期间,家属经常无视患者的心理活动。 因此患者常常会产生情绪反应,例如抑郁,沮丧,易怒,悲观和失望等负面情绪。 他们担心死亡随时都会来临,甚至更害怕自己会产生残废。
因此,家属应在心理上对患者进行干预,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可以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向患者解释该病病情,让他们能够对自身的疾病予以正确的认识。促使其提高克服疾病的信心。
2、药物护理
一些脑出血患者可伴有较多的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患者应在医生的相关指导下正确服用相关的药物。切勿擅自用药,不建议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避免血压突然下降或大脑的血液供应过少。
3、预防并发症
每天帮助患者翻身并定期拍打背部,鼓励患者咳嗽和咳痰,并防止发生肺炎; 鼓励患者多喝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和防止尿路感染; 患者瘫痪躺在床上,骨突出处容易发生褥疮。 经常翻身,避免在翻身时被拖拉,拉扯或,以免损坏皮肤。 床始终保持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温水浴和按摩,可以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
4、康复锻炼
功能锻炼可对患者的瘫痪肢体的运动能力和感觉功能的康复予以促进。 如果运动的进行延迟或不进行运动锻炼,患者的瘫痪肢体将会发生挛缩。若不采取正确的功能锻炼,也会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向患者讲述身体康复锻炼的时间以及方法,促使其能够较好的进行配合。
5、多吃蔬菜润肠道
偏瘫患者活动较少,大便干燥。 卧床不起的患者更为常见,有些患者可能由于强迫排便而再次引起脑出血。 因此,有必要注意饮食结构,给患者更多低脂,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以及含有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并给他们足够的水。 在固定的地方排便,并在必要时使用泻药和灌肠剂。
6、控制血压
血压控制尤为重要。 只要能够对生活方式进行较好的改善,同时通过药物控制,可对血压予以有效控制,进而降低高血压对血管壁产生的伤害,降低脑出血的产生。 长时间不能很好控制血压或不规律使用降压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出血。 降压治疗可以将中风的风险降低35%-40%。
7、良好的生活规律
平时不要熬夜。生活要有规律性,可以大大的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8、保持大便通畅
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当强迫便秘缓解大便时,血压会突然升高,并且容易发生脑出血。 因此,患有便秘的高血压患者应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保持适当的运动,并在必要时服用一些泻药,如乳果糖,以避免便秘。
9、注意冬天、季节变化时血压。
在冬季和季节性变化中,血压容易波动,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晨练,以免引起脑出血。
在上文中,我们对脑出血的相关护理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建议脑出血患者按照上述的方法来进行护理干预,可对脑出血的相关疾病予以较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