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唐锦锋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教育逐渐变成以培养全面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所以,在小学语文中,也在着重强调阅读的占比,阅读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
        唐锦锋
        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九联小学  广西南宁  530199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教育逐渐变成以培养全面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所以,在小学语文中,也在着重强调阅读的占比,阅读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而这,也是农村教育所需要重点强调突出的,但“死记硬背”依旧不能作为教育的方法,阅读过后灵活运用,有效性阅读才是主流。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探究
        引言: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祖国内地的传统文化内涵,还要走出去,体会国外的文学大家的作品,内外结合,真正获取到知识,学习到技能,现今提升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有效性迫在眉睫,所以,笔者根据此情况,有以下看法: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结合这几年小学语文教育的趋势来看,课外阅读在考试中出现的概率增大,阅读也渐渐成为学习主流。但在偏远地区,一些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现状比城市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城市中小学孩子的读物几乎随处可见,因为交通便利,也很容易可以寻找到书店,但在农村,课外阅读对农村孩子来说少之又少。即使部分农村地区为孩子提供了课外阅读的机会,阅读的效率也令教师不甚满意,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完课本后,甚至都不能通顺地概括全文,还有一些学生基于所认字数的局限性,又根本不能通读全文。但现在考试的真实情况是,课外阅读的比重不仅仅在增加,而且考察的问题也在由浅入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考语文对学生的理解考察较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不能再仅仅从表面看待问题,而应该追求探寻文章深层含义。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意义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在阅读训练的期间,学生会进行大量的阅读,背诵到的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常识和涉及到的课本内容,而是会从大格局出发,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学生阅读接触到的也不只是类似于鲁迅、周爱玲这类的大文豪的作品,还有一些冷门作品,在阅读后,学生也能更全面地体会地体会到不同类型作家写作时的心境,在以后的中考中,遇到不同的题目,也能从容应对,在保证阅读效率的基础上,提升正确率。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阅读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应该有选择,有取舍,在训练中掌握思路,获得方法。学生阅读有效性提高后,对于最后的写作也有帮助,不管是阅读散文,杂文亦或者是小说、随记,学生在阅读过后,会不自觉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进行修改提升,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日常,不断思考,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也是提高班级语文平均分的方法。
        三、小学语文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
        要在根本上提高农村阅读有效性,就要准确找出导致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这其中有一部分包括部分农村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高,部分农村家庭认为读书对于孩子未来“是否能赚大钱”并没有决定性作用,陈旧的教学观念跟不上社会发展,教育观念也比较落后,因而对孩子的上学表现并不上心,对孩子上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容易忽视,又因为自己教育水平有限,孩子有问题来问自己时,无法做到解答,还有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不对等,例如,农村学校中,环境卫生不如城市中的,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读书,吸收知识的速率自然更高;师资力量也不平衡,大部分刚毕业的有能力的青年优先选择都是大城市,这就导致了农村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往往还意味着学风塑造不强,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无法培养,教学方法的不适用性,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无法提高阅读有效性的一大原因。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3.1阅读应该没有局限性
        有效的阅读,是建立在有了一定阅读量之上的,没有充足的阅读量,没有“量”,哪里来的“质”的飞跃。只读过几本甚至一本书,就算把书吃得再透,也很难明显地提高阅读成绩,最终还是无效阅读。一些教师在进行选择书本教授时,总是要观察前一年的中考考点,把重点难点提炼出来,选择出下一年最有可能考察的课外书本,让同学们阅读。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进行有效阅读的重点,就是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书籍,就算最后只是笼统地过了一遍课外阅读本,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也能从容应对,不至于忙中出错。阅读,是不应该有所局限的,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其中也包括智能手机中的碎片化阅读,和其他各种以手机为媒介的阅读方式。农村孩子因为父母的原因,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无所谓”的心态,阅读可以让他们在一方面接触到与农村相比更大的世界,让他们了解学习的重要性。
        3.2“慢”阅读
        这里不单指缓慢的阅读速度,而是指在适合自己阅读的频率上进行阅读,高效率,低速率,让自己的思维回归本心,在阅读时,留给自己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查询其中不熟悉问题,深挖问题的时间。其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们阅读的节奏。每个人阅读的节奏都有所不同,但由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学生们心里浮躁,很容易越读越快,“一目十行”,最后思维像是“坐着香蕉皮”,不知道滑到了哪里,不知道读到了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当学生们的阅读节奏和书本内容有了连接,在适合的节奏中与书本的知识相遇,碰撞,学生吸收所阅读知识的比率也就能增大。阅读内容千千万万变化多端,但是阅读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慢”阅读,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们更应该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慢节奏”读书的乐趣。
        3.3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俗语中说:兴趣,是培养一切的基础。学生没有对阅读的兴趣,吸收所阅读的课本中的知识效率自然也就不高。老师,可以通过在课本中的基础内容中进行延伸,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抛出与原文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询相关资料,分组讨论解决,充分发挥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提高教学质量,适当引出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其他书本知识,引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目的内容,给学生们留下足够的疑问,让他们在放学,回家后自己去查询,让他们从收集信息,和归纳信息入手,整理成自己课下的随笔,在回到学校后还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体会在其中感悟到的书本作者的心理,代入真情实感,创设一个里外结合的语文学习环境。老师,还可以每周给学生推荐一次课外阅读书目,每次推荐一两本书足矣,一次的推荐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带给学生一种不能完成的错觉,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这应该注意的是,老师们推荐的书目应该是适用于学生此阶段,而不应该太过高深,对于小学生,可以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等等一切可以吸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书,提高他们的阅读欣赏水平,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
        总结:想要提升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们就应该意识到阅读在其中的重要性,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完善教学方法,真正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孩子的学习途径。老师们应当把握语文教学的关键点,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辅汉. 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 家长,2021,{4}(20):165-166.
        [2]尤碧玲.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J]. 文理导航(上旬),2021,{4}(07):23-24.
        [3]顾效英.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J]. 小学生(中旬刊),2021,{4}(0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