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中国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许智玲
[导读]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基础的夯实,还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其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许智玲
        麻章市麻章第三小学    524094
        摘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基础的夯实,还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其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其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文化之根。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低年级;语文教学;文化素养
        
        前言: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重视拼音教学,引导学生探寻拼音背后隐藏的传统文化知识;重视字词教学,由浅及深渗透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通过拼音教学,以形生趣
        在学生刚入学后,首先就需要学习汉语拼音。汉语拼音都是一些较为抽象的表音符号,如果缺少故事剧情和语句,那么将会大大降低学习的趣味性,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磨殆尽。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教育,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就需在教学时选择恰当的拼音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拼音字母本身的意和形,渗透更多语言文化相关的知识,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e这一拼音时,教师就可根据其形状为学生朗诵古诗词《咏鹅》,让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到鹅凫水时快乐的心情。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简单讲解古诗词中的内容,逐步渗透其中隐藏的传统文化,为学生日后文化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拼音o时,课文中给出的图片就是大公鸡仰脖打鸣的样子,而教师就可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教学,为学生讲述“闻鸡起舞”的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优良的传统、优秀的品质也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教学拼音f时,教师就可带领学生观看乐山大佛附近的人文景观和美丽景色,并带领学生了解乐山大佛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了解在1996年乐山大佛就被联合国教科文批准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借此激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教学拼音cha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茶文化,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我国是茶的故乡,拥有非常多不同的茶品种,也拥有深厚浓郁的茶文化。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会感觉到非常的稀奇,也会对拼音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利用拼音字母的形美进行教学,挖掘其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初次接触语言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语言文化的底蕴。
        二、加强字词教学,由表及意
        汉字是世界上外形最优美,意蕴最丰富的文字。低年级的教学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无趣和枯燥的事情。很多教师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进行字词教学,属于扫盲运动,一节课中只要教学生字、学习课文即可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长期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那么将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无法从中汲取更多的传统文化[1]。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必须要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字词教学,从汉字入手逐步渗透汉字文化,由表及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皇”这个字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讲述有趣的典故,即有次,道衍和尚对朱棣说:“如果由我辅佐你,那么能帮你戴上白帽子。

”朱棣自然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在“王”这个字上加入一个“白”那么就能组成“皇”这个字。又比如,在教学“主”这个字时,教师可利用一句话引导学生:如果王不出头的话,那么谁能做主呢?汉字的造字法有很多,如假借、形声、会意等。在初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无需为学生讲述这些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当学生能积累一定的识字量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造字的规律,进行适当的归类和整理。例如,在教学与鸟相关的字词时,如“鸥、鸦、鹃”等。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教师应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
        三、利用阅读教学,由境入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逐步渗透传统文化,激活学生学习和分析传统文化的热情[2]。例如,在教学《传统节日》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自行搜集和整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来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加入有趣的游戏:教师说出一些关键词,学生需要猜一猜关键词对应的节日,并分享自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在完成游戏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传统节日已经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我国的传统节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内容,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增加学生对传统观念我呢话的认知和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教师所描绘的情境中,了解不同的节日拥有不同的风俗,进而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同时,教师还可在教学时加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表演舞台剧、讲故事、做游戏等。
        四、融入传统教学,从浅到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除了要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当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模式[3]。对于学生来说,孝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还能使其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拥有感恩之心。在上课时,教师可为学生认真讲解课文内容,再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必须要激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入手,认真思考自己与父母之前的情感,细细品味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实现孝文化的有效渗透。例如,在教学《妈妈睡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在教学时渗透孝文化。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认真讲解课文内容,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可播放一些与父爱、母爱相关的视频,激活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认真观察体会自己父母的日常辛劳,捕捉他们的瞬间感动,在下节课上课时分享自己与父母发生的趣事,将自己对父母的情感表达出来。在下节课上课时,学生需要现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积累的故事,并谈谈自己对父母的想法,提出能够为父母所做的事情。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由浅及深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需要重视拼音教学,带领学生探究其中隐藏的传统文化;重视字词教学,由表及里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融合起来,同时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温玉兰.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语文课内外,2020,000(010):374.
        [2]李梅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41.
        [3]王少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人文之友,2019,000(014):264-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