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霞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小学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154600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已成为落实语文要素的基本构架之一。其不仅设计的形式比较灵活、多样、丰富,且在特性上与学生认知实际、课文基本内容关联比较密切。而且,很多课后习题,都折射着语文素养中应着力强化的基本要素,既是对教材课文的延伸拓展,又是对学生认知的迁移升华。可以说,以课后习题为载体,来落实语文要素,必将为学生语文素养塑造铺设广阔路径,更能为课堂教学优化注入新鲜血液,且已成为新课标引领下小学语文育人功能得以凸显的重点与核心所在。因此,教师在落实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做好对不同课文所对应课后习题的利用与借助,并以此为凭借,来落实对语文要素的践行。使学生在精研、深究、活用各类课后习题的过程中获得语文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来构建出以课后习题为统领的多样化、丰富性教学生态,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塑造。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要素;小学语文;部编版教科书
语文要素是新课标下各学段语文教材中应着力体现的基本项目,也是于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培育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载体。而教师对教材语文要素的利用程度,则直接影响着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质量与效果。尤其是新课标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不论是导语、课文、习题,还是目标、定位、导向,都在向着递进式、系统性、完善化方向而发展。尤其是教材领域所设置的每一个课后习题,都经过了教材编审团队的充分论证、反复推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谨性、针对性,也势必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语文要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引起足够重视,并切实做好对课后习题的借助与利用。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活动、教学措施、育人氛围等的设计予以重构、完善、延展,以切实发挥好课后习题的反馈与测评功能,来做好对教学途径与课堂手段的优化与创新,来落实语文要素。使学生在研讨、探究、解析每一道课后习题中重审自身认知现状,并即时做好查缺补漏,以不断夯实自身认知基础,切实提升自身认知能力,构建起更为完备、系统、丰富的认知体系,来获得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借助课后习题,回查学生基础积累情况
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每篇课文,都十分经典,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延展性。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发展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而教材课后习题中设计的“读一读”项目,则是对文本精彩内容、好词佳句、重点片段等的再次提炼、浓缩、整合,可以说是教材的精化,更是学生夯实基础的瑰宝。因此,教师应从本部分课后习题入手,组织学生结合其开展对文本的回查与重审,且在此基础上更好理解文本内容,以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而且,为了使蕴含于课后习题中的语文要素可得以充分利用,教师还可结合其对教学的方式、措施、手段、途径等予以优化、改进、创新等,让学生按照习题引导开展课文阅读,进行品味鉴赏,开展探究分析,在实现课后习题与教材内容紧密关联中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来夯实学生的认知基础。例如,针对课后习题中出现的“星罗棋布”这一词汇,教师可以课文《沙漠中的绿洲》、《美丽的西沙群岛》两篇课文为引领,结合课文内容,并根据词汇出现的位置等,组织学生在关联文本的基础上去理解其深层次含义,以提升学生对其理解的精准度与深刻性,在夯实学生认知基础的过程中实现对语文要素的落实。
二、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开展课文复述
有关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所共同关注的重点。
而部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则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意识、素养的塑造铺设了路径、提供了保证。因此,教师可通过对课后习题中涉及的“复述”训练部分,来落实语文要素。根据学生对课文重点语段、关键篇章的掌握、理解情况,并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或要求,借助一定的训练思路,对学生开展引导,组织其在回顾课文、复述课文中获得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充分感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素养予以培养,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提升。例如,在开展《曹冲称象》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课后习题对课文进行描述。比如就曹冲称象的方法与过程,可以组织学生按照“先......再......最后......”的思路予以复述,在理清文章重点语段脉络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课文复述能力。
三、依托课后习题,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内涵
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探究文本主旨的过程,则是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的必然过程。而且,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也会慢慢诱发认知共鸣,进而将自身的思想与情感向着作者、向着文本而靠近。因此,为了引领学生深度把握文本内涵,使课文的主旨、思想、情感等得以更为充分、深入的反馈。教师可通过对课后习题的利用与借助,组织学生在探究习题问题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分析、去交流、去互动,以通过不同认知途径,沿着作者的心理、思想、行为变化历程,对课文开展二次解析、二次阅读,来获得认知飞跃。例如,在开展《唯一的听众》教学中,结合课后习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学习拉琴过程中心理、行为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根据这一习题引导,教师可组织学生再次精读课文,并在读的过程中将作者拉琴时内心、行为的变化予以标记,随后互相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分享,并根据自己所画出的“沮丧--懊恼--羞愧--有些自信--十分自信”描写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以及“害怕在家练习--小心离家练习--回家练习--上台演奏”描写作者行为变化的词语,开展对课文主旨的剖析与探究,来指引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涵,来实现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结论
总之,课后习题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构建,也是教材涉及的语文要素的基本分支,其对于课堂教学精化、优化,对学生认知细化、量化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而做好对部编版教科书课后习题的利用,则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应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而且,通过课后习题所开展的查缺补漏,所进行的教法调控、学法指导,都将更具必要性、针对性、实效性,也更利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度塑造。因此,教师应以学生认知现状为载体与参考,并结合每一篇课文学生的认知情况,借助课后习题开展训练,进行测评,以科学研判学情、教情,并提出更为科学、精准、深入的改进措施与变革途径,以不断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使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更具精准化、针对性,且更好服务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塑造。以真正达到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巧用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以部编本五年级上册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0(35):60-61.
[2]宋倩倩.把语文要素转化为语文能力——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31):31-32.
[3]沈丽萍.捋课后练习 厘语文要素 促有效教学——以部编本教材第一学段课后习题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0(2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