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标准化管理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范铮铮
[导读] 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由于项目周期长、人员调动频繁、文件放置地点多变等特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并不顺畅。为了给实际施工提供重要支持和有效参考,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建设项目档案的价值以及作用。

北京市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范铮铮    

摘要: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由于项目周期长、人员调动频繁、文件放置地点多变等特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并不顺畅。为了给实际施工提供重要支持和有效参考,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建设项目档案的价值以及作用。桥梁张家口管理处在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认真做好档案管理的规划实施、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抓好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工作,做到建设项目档案真实准确、齐全完整、系统规范,为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关键词:桥梁建;档案资料;管理;
        引言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也日益加快。因此,桥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桥梁建设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采取规范化管理,对管理系统、管理服务等加以创新,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不过,当前桥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着资料滞后、管理滞后、技术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要对桥梁建设档案管理理念积极创新,促进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
        1加强桥梁建设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意义
        1.1有助于桥梁建设质量提升
        桥梁建设档案记录了桥梁建设整体环节的所有活动、数据与结果,是桥梁建设施工的见证。做好桥梁建设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帮助桥梁行业进行桥梁建设招投标过程、施工工程、工程质量检测过程的分析,总结桥梁建设总体环节的优缺点,为桥梁行业进行桥梁建设过程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有助于桥梁建设质量的提升。
        1.2有助于工程监督效率提升
        桥梁建设档案管理反映了桥梁建设的施工情况、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为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相关部门可以结合桥梁建设标准,以桥梁建设实际施工情况为基础,结合档案记录内容,进行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节省质量监督管理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对档案记录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检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与质量监督工程的顺利开展。
        2桥梁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标准化管理现状
        2.1档案基础工作薄弱
        桥梁鉴定检测机构未配备专职档案人员,档案多由办公室代为保管,缺乏基本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档案管理素养,档案管理仅限于接收、保管和借阅,档案工作较被动。档案室基础设施配置差,库房设备未能及时更新,柜体老化,档案室面积小,无法实现有效的防火、防水、防虫,档案存储环境堪忧。档案工作方式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手工检索,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
        2.2资源整合内容有待深化
        就档案实体资源而言,桥梁档案分散存于市档案馆、市桥梁建设档案馆、河西区档案馆、南开区档案馆等,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网,其中以市档案馆馆藏居多。就信息化建设而言,桥梁档案信息化程度偏
        2.3技术滞后
        当前桥梁建设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技术滞后的情况,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虽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桥梁建设档案管理中,各地桥梁建设档案馆基本已经普及了现代化管理技术,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现代化技术的预期作用也没能得到充分发挥[3]。基于传统桥梁建设档案管理模式,对先进技术加以融合,推动传统桥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变,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根本上来看,并未彻底改变传统桥梁建设档案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以纸质载体档案为主,而对于电子档案信息传输及利用,并没有充分开展,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化发展需求。



        2.4档案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鉴定检测档案的载体种类日益增多,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文档、照片、声像等形式。而当前档案管理模式只是纸质载体的存储、查询和利用,且无科学的管理方法,无法对档案信息作为一个数据集合体进行管理和统计,信息提取困难,信息利用效率低下,还存在档案安全性和完整性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鉴定检测机构业务发展。
        3桥梁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标准化管理初探
        3.1基于信息技术获取桥梁档案信息
        为了确保该桥梁建设档案信息的有序管理,应先根据桥梁建设的工作流程,将此步骤工作视为一项高级顺序活动,将每个工作环节中涉及的数据信息档案看作一个基础事件,对桥梁档案信息进行组织性获取。结合工程项目规模与施工信息的存储方式,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融合。融合过程中,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利用其专家决策系统,将获取的档案信息数据与决策系统中记录的桥梁企业历史发展数据进行对比,掌握不同类型档案数据中的直接关系,使用推理融合的方式,对获取的档案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删除信息集群中与档案信息不一致的信息内容,对不同类型档案信息进行解释,以此完成对基于信息技术的桥梁档案信息获取。
        3.2满足群众需求
        从全国范围的档案馆设置上来讲,还属于基层档案馆,因此编研工作的成果更要符合基层群众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主动发掘大众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开发大众化的编研作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通过档案了解历史文化的需要。比如我们既可编研与档案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用质朴语言将百姓的记忆加以整理,讲述发生在寻常百姓中的那些西城往事,使社会上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对档案文化有所认同。
        3.3提前制定方案
        桥梁张家口管理处办公室作为档案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主动介入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组织施工单位开展档案管理的前期策划工作。各施工单位根据各工程特点和施工计划,制定了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项目档案管理目标、同步管理措施和归档质量要求。办公室根据建设项目总体安排,将档案管理分为3个阶段:工程前期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工程竣工阶段。同时,针对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分工,要求各单位分别制定每个阶段的档案工作方案,明确档案工作责任人。依据各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各阶段所形成的文件特点,制定了工程档案整理规范、归档文件目录,发放给各参建单位,初步实现档案整理的规范化及标准化[1]。
        3.4结合时事热点
        档案客观上是“死”的,是记录历史的产物,但是如何让它“活”起来,那就需要档案工作者不断挖掘其内涵。笔者认为,与当前时事热点相结合是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曾围绕历年时事热点编纂特色档案文章,如围绕总书记视察北京提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人口调控”重要讲话编写的《浅谈建国初期的城市人口疏解》,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题材撰写的《西城张北结对情携手共赴小康路──从记录对口支援的档案说开去》等。因此,编研成果要符合时代需求,就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市委、区委关于文化中心建设的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并发扬光大[2]。
        结束语
        本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获取桥梁档案信息、结合获取信息设计桥梁建设档案管理模型、基于粗糙集的桥梁建设档案决策管理等手段,设计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设计桥梁建设档案创新管理方法,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本文设计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更高,不仅符合市场内桥梁建设对数据资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要求,更满足了桥梁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需求[3]。
参考文献:
[1]丁灵燕.信息技术在桥梁建设档案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中国桥梁金属结构,2021(06):34-35.
[2]傅朝彦,王栋玉.桥梁鉴定检测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研究[J].兰台内外,2021(17):16-18.
[3]谭珺,曹玉,魏莹莹,张天怡.桥梁档案资源“一桥一档”建设策略探析[J].兰台世界,2021(06):3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