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 王红梅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王红梅
[导读] 工程造价材料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并不是由单一部门去执行,而是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综合性较高且工作程序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对市场价格进行充分了解,加强市场敏感度,建立企业内部工程综合单价指标量化标准,降低报价与实际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偏差的概率,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方案,这样既保证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又达到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实行效果。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王红梅     江苏苏州 215100

摘要:工程造价材料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并不是由单一部门去执行,而是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综合性较高且工作程序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对市场价格进行充分了解,加强市场敏感度,建立企业内部工程综合单价指标量化标准,降低报价与实际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偏差的概率,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方案,这样既保证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又达到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实行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材料价格;风险控制
        一、在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贯穿建筑工程全过程受到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环节复杂、程序较多、时间较长且所涉及的范围较广的特质。在工程项目开工后,需要准备不同种类的材料,其种类较多,要求的数量也不同。并且材料的价格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如钢筋、水泥、沙土等,这些材料的使用频率较高,且贯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时间较长,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从而出现价格变动,导致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与预算出现偏差。
        (二)增加工程风险受到的影响
        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价格波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进展,甚至会造成工期延迟以及建筑物整体质量下滑的现象。比如在建筑工程开展施工后,个别材料价格可能会出现上涨,施工团队为了保证经济效益会对材料进行调整,购买一些较为廉价的材料来代替原材料,甚至会出现暂停工程的现象,这样一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上报的工程造价不会因后期情况的调整而改变,在施工过程中如若遇到材料价格上涨,则应由承包商承担。如若材料价格上涨过多,可能会造成工程资金紧张,导致承包商根本无法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易引发合同纠纷受到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主要受建筑材料价格的影响,如若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将会使工程项目的实际费用与前期预估且拟定的合同价格出现较大的偏差。一般来说,有关部门会投资较多的建筑项目,但在前期签订合同时没有严格把控工程的各个环节,只是概括性地将材料报价完全依照工程清单去执行,并没有明确建筑材料价格后期上涨出现的差价由谁去承担,这就导致后期出现双方扯皮的现象。如若合同条款出现类似问题,将会使承包方与建筑单位在后期沟通中出现分歧,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进程。
        二、在材料价格风险的管理合同分析
        (一)材料价格不调整方面
换言之,材料价格不调整就是将施工过程中价格出现波动的风险全部转移给承包商,这也就加大了承包商在前期预算报价的难度,必须全方位考虑市场和实际情况进行预估判断。但材料价格往往是难以预估的,若其中一个材料出现大幅度上涨,必将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所以,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价格上涨风险。
       (二)材料价格按实调整方面
        在进行前期评估工作时,提前拟定价格上涨的处理方式,设定一个范围,若超过安全范围,则进行调整价格,反之不调整。这种方法表面上处理得当,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但还是由业主承担了部分上涨的风险,这样一来,大大违背了国家一直推行工程造价控制等相关政策,若大范围实施这种方案,反而不利于培养承包商的管理能力以及面对风险的正确处理态度。同时,如果一直调整,必将会影响项目款回收,因此,这种方法无论从人道主义还是法律法规来看,都不适合。
        (三)有限制调整方面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且上涨到原来的10%或20%,需要对超出的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此期间,既要考虑承包商的经济效益,又要顾虑业主方的利益,同时又要实现造价控制风险管理。


在实施前,需要对市场进行整体把控,与相应的评估小组进行风险评估,严格制定合同条约,让承包商在前期选择材料、上报成本价格时更加谨慎,既能保证工程如期举行,又可保证业主的相关利益,大大减少了建筑工程的投资风险。
        三、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措施
        (一)注重设计变更和材料签证管理引起的价格波动
        建筑工程施工团队在开展工作时,应与承包商进行紧密联系,这样大大减少了因沟通而引发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若材料价格发生改变,需要在第一时间与材料供应商进行沟通,既要保障材料的质量,又可以维护业主的利益。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团队应结合实际情况,将材料质量及价格进行严格把控,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一旦工程开工,双方就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条约执行,承包商需要对各个突发情况进行处理,因此需要针对材料上涨、工期延迟等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关的补充协议。
       (二)应对材料的差价进行调整,预留差价费用
        造价管理人员应提前了解市场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价格见证,以便及时调整价格。主要使用的两种方法是抽料调查和系数调查。建筑工程使用较多的材料,如水泥、沙土等,这些材料对于工程进展的影响较大,需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整;如机械等设备对于工程进展影响较小,可直接使用系数调整的方法进行调整。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频率较高,可有效避免价格出现较高的波动。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提前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资金储备,避免后期价格波动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三)应及时了解材料价格信息
        当地政府单位需要全面了解市场行情,主动抓起建材市场的管理,把控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实现对工程造价进行最准确的估算,并且要建立价格库,根据对工程造价的分析得出建筑材料市场的波动情况,在建立好的价格库内进行实时更新。当然,各种咨询公司和中介的帮助也很重要,有利于政府实时把控建筑材料的成本和售价,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价格忽高忽低的情况。
        (四)应对主要材料实行发包人供货
        我们经常提到的“甲供材料”,是指由发包人来提供业主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因为其质量较好,故而受到广大业主的青睐。这种方式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业主可以自己掌控所需材料的价格风险,用合理的价格买到满意的材料。二是,可以保障工程自身的质量,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品质得到了保证,不会把残次材料运用于施工中。
        由此可见,无论是出厂、批发、零售价,还是打折、折扣、活动价,很多材料的价格都在运输和售卖中变高。业主自己提供施工所需要的主要材料可以最高效地挤出工程中的水分。业主对于控制工程所用材料的价格风险是有方法和措施的,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又能保障所购材料质量。
        (五)对材料认质认价签证的完善
        若材料价格上涨较高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需要及时对波动范围进行预判,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价格。但因为建筑工程环节较为繁琐,所涉及的材料较多,无论是使用甲供材料的模式,还是由承包商自行购买原材料,前期都必须完善其制度,明确所购材料的种类及质量,完善对材料的认质认价签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建筑材料的选取尤其重要,是建筑工程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同时往往质量较高的建筑价格也较高,故而工程造价时必须考虑原材料的价格,其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所以,在项目启动时,项目负责人需要与造价工作者及时联系,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材料进行筛选,并对价格波动及风险进行预判,以促进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J].材料保护,2020,53(10):175-176.
[2]吴晓娇.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0):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