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郭明俊
[导读] 隧道先进的地质预报技术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和控制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实现安全生产,提高施工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球物理方法中地质分析法、TSP法、地埋雷达法等先进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上述应用优势和非应用现状。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郭明俊

摘要:隧道先进的地质预报技术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和控制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实现安全生产,提高施工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球物理方法中地质分析法、TSP法、地埋雷达法等先进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上述应用优势和非应用现状。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具体的参考资料,对隧道建设先进地质预测技术的未来技术需求、压力等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隧道先进地质预报技术; TSP法;地质雷达;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基础交通设施在日趋完善,新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也在不断向西部偏远山区扩展。不同类型的隧道在建立运输网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计近几十年来,我国将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资源管理、水力发电、能源开采和城市工程等多个领域完成隧道的建设。近来,高难度的隧道工程,例如我国的深层和大型山区隧道和海底隧道,正在不断出现,伴随而来的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施工区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变化以及现有地质勘探方法的局限性,不可能及时准确地识别出不良的地质体,例如节理、断层、溶洞和碎石等安全隐患,严重时发生滑坡、涌水涌泥等灾害,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在修建隧道时,必须事先做好全面的准备调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隧道施工时前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隐患,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确保施工安全。
        一、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述
        (1)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概念
        目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质预报技术,具有传统技术不一样的优势,其主要是根据隧道表层、隧道内部以及局部地表条件的地质调查结果,进行海拔高度预测以及其他一系列工作。地质分析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并全面地判断施工区的工程地质情况,对危险等级进行分类,识别高风险区,最重要的是可以调查和预测前方的不良地质体,减少其对正常施工产生的影响。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选择技术和措施的科学合理性,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先进地质预报方案,减少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进度和人员安全。通过这种预报,尤其对于埋深浅、地质状况不太复杂的条件下,测量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但是其局限性在于,不适合地质结构复杂多变的地区,在这种地区往往预测的准确性较低,而且工作难度过高。
        (2)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主要使用的物探法简述
        超前地质预报分析技术中,物探法则是一种主要间接的测试方法。由于隧道工程中不同种类的岩石和土壤的物理特性有所不同,因此物探法主要是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或检测设备来检测隧道内部的物理变化。此方法统称为地球物理方法,此方法不会影响隧道工作面的施工,且不会破坏地质,因此近年来此方法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在物探法中经常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TSP法。该方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瑞士Amberg测量技术公司开发,当时,TSP法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预测系统。TSP(隧道地震勘探)是一种多波多分量检测技术,利用反射波特征原理检测隧道前岩石的变化,该反射波特征主要是由不均匀地质体产生的地震波对周边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测量。TSP法主要用于100至200米的中远距离地质勘探和预测,主要用于检测距离、其抗干扰能力、分辨率在同类技术中优势明显。目前,TSP法已广泛应用于法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公路和铁路隧道、水路隧道的中,并成功进行了多次有效的地质超前预测,同时,TSP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的隧道、公路和铁路隧道工程,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且拥有了一批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第二,地质雷达方法。地质雷达方法进行地质预报的手段主要是借助电磁波,其具有成本低,易于使用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由于隧道前方岩体具有不同的电磁特性,不同电磁波会由此产生,地质雷达法正是借助此不同进行探测。但是,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电磁波会迅速衰减,直至消失,因此,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岩石地区才建议使用此方法,如开挖前进行检测和隧道过程中周围10-30m范围内检测周边地质条件。
        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发展趋势
        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该技术本身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为了满足深山隧道和近海隧道的施工安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方法。因此,未来隧道的先进地质预测技术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必须不断进行提升。
        (1)多重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单一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准确性是不完全可靠的,并且目前还没有可以准确预测所有地质预报的方法。结合各种先进的预测技术,相互补充、验证,可以减少歧义并提高检测的可靠性。以TSP地质分析法为主,以地面穿透雷达法为辅的主要方法,可以构造出地质分析、地面穿透雷达、TSP法等三种先进的地质预测技术方法。形成系统的三维综合高级预测方法。
        (2)先进的定量预测技术
        爆破法是隧道施工过程中重要而有效的施工方法。目前,适用于钻爆隧道施工的地质预报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正在向着如何实现定量的高精度预报发展。定量预测主要采用定向激励的检测方法,对施工区域中各种复杂地质环境的准确地质数据进行迅速和定量的分析。其中,水体的精准预测是实现高级定量预测的关键。目前,主要有两种物探方法适用于水体的定量化勘探,一是核磁共振,二是感应极化。大量的实践证明,此两种方法能够准确地对水体的体积进行更精准预测。但是,用来进行最终的定量探索时,核磁共振和感应极化才最适用。此两项技术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水平有限,达到的效果不佳,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室内实验和现场测试加以验证分析,以分析两者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并进行应用。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如何找到最合适有效的水体探测方法,实现对各种地质条件的精确预测是一大难点。
        (3)TBM施工隧道的先进地质预报技术
        TBM方法是一种隧道方法,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先进国家中被广泛使用。在我国也正逐渐普及,TBM法地层适应性低,这就要求必须提高隧道地质预报安全性和适应性。有必要做好综合应用多个地质预测技术的前提下,长、中、短距离相互匹配,根据隧道保护区地表的具体特点,来分析保护区内水体分布以及水质状况。在估算水体的过程中,应用引导极化技术是最实用的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将单孔定向雷达安装在TBM机器上,实现不用的检测效果。同时,在未来应用TBM法的过程中,要兼顾运用物探设备的安装技术,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具备使先进的地质预测设备与TBM机的集成、自动快速测量的相关技术,以保障TBM法的顺利实施。
        (4)钻孔过程中的精密先进检测技术
        通常,钻孔物理技术可以科学地检测隧道表面的水分含量,并为是否会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依据。在钻孔或钻孔过程中,先进的精密检测技术的分辨率越高,结构表面的成像效果就越好。在隧道施工之前,可以科学合理地运用钻探或钻探过程中的精密先进检测技术,以更好地了解隧道内部结构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特征,从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另外,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对检测技术的不断研究和讨论,陆续研究并开发了跨孔地质雷达、跨孔地震波等跨孔图像检测技术,研究成果愈发显著,可以达到很好地效果。但是,在将来的研究中,空间分辨率仍需要继续加以研究和提高。如果考虑检测效率,单孔检测技术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研究投入。目前隧道预探测领域,单孔地质雷达已成为重要的单孔探测技术,在隧道预探测中,此技术具有较大探测半径,也适用于在钻井过程中探测潜力。然而,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是全向传播,已有主流的单孔雷达无法实现目标方位角的测量,因此,单孔雷达方向检测的理论和技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结语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环境多种多样,难以准确把握,在未探明地质条件的情况下会存在一定的施工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施工风险,有必要进行初步的地质条件预测,以将施工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其中,预测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场地的地质状况,用过预测,推演施工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并提供施工建议。通过深入分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相应的研究人员和用户应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充分弄清隧道项目的结构特征,探索使用合理的检测技术,并努力不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断促进我国隧道工程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多.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3):72-75.
[2]张笑可.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天津建设科技,2017,27(1):69-71.
[3]于耀.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2015(12):00241.
[4]李术才,刘斌,孙怀凤,等.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6):1090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