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管理中心 518000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脚步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势不可挡,当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上升,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非常重视,也对工程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因此通过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让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和机制更加健全。本文重点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应用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改善,在建筑工程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也在增加,为了符合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建筑工程应该优化传统的施工理念,与时俱进,在建筑工程中融入创新性的管理模式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整体效率。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让许多工程项目负责人只重视建设的速度、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不重视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导致施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这是由于没有强烈的工程管理意识造成的,许多施工负责人认为工程管理只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进行管理,这种认识本身就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这类传统的管理施工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社会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
(二)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够
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对整体管理质量有直接影响,所以施工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从而保障在工作中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经验来提高项目工程的综合水平。传统的工程管理体系中,施工管理人员的教育水平并不高,许多人通常都是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来进行工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开展中不但要重视实际的工程施工,还要重视科学配备管理设备,优化人员配置管理,成本支出等[1]。如果没有做好以上工作,很可能造成项目管理分配不均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施工管理人员直接对接施工人员,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要以工程施工为方针,没有合理的管理方法很容易让工程施工出现问题或产生严重的施工质量事故,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工程企业在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并不重视,同时管理人员也不重视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致使管理人员个人能力发展不足。
(三)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健全
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是确保管理项目的综合质量水平提高的关键,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在建筑企业中应该配备专门的管理组织部门,按照标准的管理体系制度来开展各项工作。可是,目前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并不健全,也没有很高的适配度,让许多管理工作都停留在施工表面,甚至为了节约成本费用不设置管理部门,又或是随意裁剪管理人员,导致优秀的管理者流失,让整体管理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2]。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研究
(一)创新管理理念
为了企业在市场占据份额,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拥有创新技术的前提下还要保障管理团队和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来运作公司内部,让企业的实力得到提高。
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来讲,首先需要积极创新优化管理理念,转变传统思维,在传统的观念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丰富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建筑工程管理者还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发展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加强施工人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确保工程的稳定进行。
(二)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要运用合理科学的项目管理方式,根据项目总体工程开展目标和实际施工情况来有机结合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作,管理好项目合同和风险,尤其是对项目的费用做到有效控制。CM项目管理模式是构建管理系统的这种模式,它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单位都囊括其中,并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根据职责来进行督导、控制和协调,有效提高工程效率,达到低投资、高回收的效果;又或者利用DBM项目管理模式能够加强建设承包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联动,有效管控施工成本;或者通过BOT项目管理模式来控制项目运营和项目施工,将个体融资作为举措来落实政府的基建项目,让政府项目想民营化发生转变[3]。
(三)创新安全管理体系
目前,许多建筑工程部门对于安全管理的施工意义已经高度重视,同时也增强了安全管理水平,在许多重要施工场地已经设置了明确的安全标语和警示工作牌,同时也会定期开展安全例会来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在创新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管理部门要重视优化创新传统安全管理理念,通过改变人的思想的方式将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落实施工管理的关键,同时施工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此外,还要努力协调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
(四)创新监督机制
目前建筑工程企业为了优化管理体系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两者共同作用发挥实效,所以企业要重视建筑工程开展的监督管理,运用良好的监督手段和管理机制来保障整体的管理质量。比如,在进行施工监管时可以利用评级人员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的方式设置奖惩机制来增强监管力度,又或者为了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量化考评的方式来优化评价管理质量,及时奖惩,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4]。
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态势
第一,重视企业品牌的创新发展,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打造企业品牌,通过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能够优化企业管理层,让企业的创新水平得到改善,同时也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把握,根据建筑施工要求完成施工特征的掌握,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第二,确保创新后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目前的生产力相匹配,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这要求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大大增加,因此在创新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期间要重视配备企业生产力,确保管理机制同当前施工设备的匹配度相符合,完成劳动人员、劳动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5]。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落实好施工工作的稳定、安全,完善建筑领域,促进行业发展。另外,管理人员还要不断优化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企业提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海霞.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江西建材,2019,12:216+218.
[2]王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04:170+172.
[3]张颖鑫.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砖瓦,2020,08:74-75.
[4]王维俊.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35:235-236.
[5]陈雪松.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