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9期   作者:黄锡强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黄锡强   
        广东韩江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514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由于建筑工程具 有施工环节多、工程造价是多阶段计价、工程量较大、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从而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进行分析,通过对内容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提高造价管理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动态管理;控制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实现成本的科学化配置,还能为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然而,在实际的造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造价工作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造价人员应当加强对造价工作的动态管理,并强化对该工作的控制效果,从而提高造价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1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内容
        1.1 决策与设计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
        在工程设计与决策阶段,管理层首先要根据实际工程需要与施工现场的环境特征等对后续的施工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决策,只有这样,建筑工程才能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完成建设,相应的工程质量也得以提高[1]。同时,在决策阶段,施工单位管理者需从多个角度对工程建设进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投资估算,再通过对决策内容的可行性论证等方式,为后续决策内容的制定提供保障。而在选择施工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注意方案的可操作性,必须选择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工程建设才得以有序进行。
        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坚持建筑适用性、美观性及经济性的原则,对设计方案进行整体的优化设计,并保证其具备可操作性[2]。同时,设计人员还应当保证方案内容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从而使该方案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当设计人员对建筑参数进行测量及分析的过程中,需以限定额度为主要依据,再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设计风格,避免设计变更现象的发生对施工效率造成影响[3]。为此,设计人员需对施工全流程进行监督,当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及优化。此外,设计人员还需尽可能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对工程建设中的资金及员工职责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施工过程中的造价动态管理
        与传统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相比,动态管理方式的应用能够辅助造价人员对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等的资金费用进行预先计算,并能对预算内容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在设计方案发生变更时强化对人员及机械的管理,避免施工现场发生混乱,造成经济损失[4]。同时,在造价管理过程中,造价人员须对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调节,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并根据以往的数据及施工现状等信息,对项目成本进行预算,以减少财务风险问题的产生,避免因工程调节带来的资金和财产损失。
        1.3 事后的造价动态管理
        待施工结束后,造价人员也需要对项目工程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在结算阶段,施工单位需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施工预算之外的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施工过程中与签证及图纸不符的工作量进行结算,保持调量不调价的方式,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对施工单位的利益造成损害[5]。同时,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整体的结算时,造价人员需注意对设计及清单方面遗漏的资金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核查,并做好记录,为竣工结算提供信息支撑。对于设计变更及清单的费用也需由建筑方及监理方进行详细的核算审查,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完成标准的核算工作,只有这样,工程预算的费用的控制效果才得以充分提升,造价结果的准确性也得以显著提高。


        2 提高动态管理与控制效果的措施
        2.1 构建完善的造价动态管理体系
        动态管理体系是落实造价管理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造价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有助于督促工程施工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为此,企业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就是对管理内容进行明确。第一,将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全流程的造价控制中,推动造价管理在全部施工环节中的落实,以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这对动态管理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施工阶段,管理人员需加强对隐蔽工程、设计变更等方面的管控,以加强对成本消耗的控制;第二,造价人员需从人力、材料等资源的角度,对可能影响造价结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具体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方案,以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第三,在对造价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管理者需对各施工主体进行协调处理,加强对其利益关系的掌握,并推动奖惩机制的实行,从而在发生造价偏差时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并能提出优化措施,以加强对造价过程的管控效果。
        2.2 加强对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
        动态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对工程签证的控制及设计变更。在这种情况下,造价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需采取适宜的措施提高造价管理的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在施工开始前,工作人员需对投标清单进行清单,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并做好相应的动态管理。同时,造价人员也需要做好变更台账的管理工作,对设计变更给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并从经济及功能两方面对设计影响进行研究。且管理人员还需鼓励企业员工针对影响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当有重大变更发生时应实行多方案竞选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优的方案,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强化对资金的控制效果;其次,在承包企业中标后,造价相关人员就需要针对中标清单及各分部分享的综合单价等进行分析,减少不平衡报价现象的产生。而对于不利于施工单位发展的项目,管理者需向甲方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做好相应的设计变更,变不利为有利,再根据中标清单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与施工人员完成技术交底工作,以在施工过程中落实这些解决措施;最后,当合同的签订完成后,编制人员需与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特别是与经济及违约条款有关的内容需进行重点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合理性,为建筑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2.3 通过BIM技术开展动态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已成为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不仅造价工作的效率得以有效提高,管理人员还能利用该技术对所需数据进行精准计算,从而保证决策内容的合理性,投资估算方案能被准确编制,有助于工程建设前期造价管控水平的提高。同时,在设计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可以辅助造价人员开展限额设计,并对图纸内容进行更加高效的编制,并将其与设计概算、投资估算等内容进行对比,以找到图纸中存在的偏差,及时作出相应的改进,为图纸准确性的提高奠定基础。此外,在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能够辅助管理人员对施工全流程的造价情况进行管控,并对预算限额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再通过将定期额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等进行对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避免超出预算可能性的发生。
        结束语
        随着造价工作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人员应积极推行动态管理模式,以强化对造价结果的控制效果。由此,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完善的造价动态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通过BIM技术开展动态管理等措施,以提高造价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旭.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居舍,2020(35):151-152.
[2]康颖.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房地产世界,2020(23):41-43.
[3]钱瑞.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23):26-27.
[4]吕少江.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研究[J].居舍,2020(34):121-122.
[5]陈博.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控制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