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9期   作者:卢梦茜
[导读]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发展,我国土木工程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卢梦茜
        45270219900224****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发展,我国土木工程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都在其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结构施工的质量水平高低将对整体建筑施工质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达到使用要求,需要严格做好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运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选择优质的材料,加强工艺管理,施工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并不断完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势
        1.1实现了对钢筋原材以及混凝土原材的综合应用
        根据施工人员的实际经验而言,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一般是28MPa上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是不能满足房屋建筑施工的要求的,然而钢筋材料的抗拉强度能很好的满足房屋建筑的要求。这样就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技术主要是将钢筋材料按一定的比例份量加入到混凝土材料中,这样就既能弥补力学特性方面的不足,也能承受一定的拉力作用力。
        1.2结构整体性优势突出
        房屋建筑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优势是最为明显的,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表现的也最为充分,这样就更加突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优势。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抗爆能力,这些功能是—般的工程结构所不具备的。
        1.3结构制作方便快捷
        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随主要包括混凝土原材、钢筋原材以及纤维等等所形成的,并且还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部分的砂石材料。这些材料来自不同的领域,特别是对于工业的应用最为突出和有效。这样也使得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会比较方便与快捷,并且也保护房屋建筑工程附近的环境。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结构孔洞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孔洞的防治关键在于确保工程实际的配合比符合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因此防治措施首先是设计配合比不得套用经验配合比,应该在实验室中经过严谨的计算和试配,使其能够满足强度、性能以及施工时和易性的要求。其次应该在原材料的角度上确保原材料经过严格检验,具备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妥善处理,使得原材料的性能符合实验配合比的要求。接着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和的应该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不得随意加水。如果是采用路拌法时,应该控制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以防混凝土离析、漏浆或水分散失。
        2.2模板施工技术的关键点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模板是其中的最重要施工技术之一。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浇筑的部位较多,不同的施工方案还会对施工技术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编制,以确保实际施工满足施工的具体状况和需求。整个模板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首先,施工人员要针对模板施工流程进行了解,并安装好相应的钢架设备,再展开模板的搭建。其次,若模板高度高于5m时就需要搭建脚手架。脚手架必须保证良好的稳定性,从而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模板浇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最后,模板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做好防护工作,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展开,确保模板施工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
        2.3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分为以下部分。首先,在钢筋连接长度末端和钢筋的弯折位置,需要保证其距离大于钢筋直径的十倍,同时接头不能在比较大的弯矩位置设置。其次,钢筋的受拉区域弯钩,不宜采用二级钢筋,而应采用一级钢筋的尾部接头做弯钩。同时,针对搭接位置,还要用铁丝进行绑扎,确保重点位置和两端的良好固定性。

最后,根据设计图纸合理安排受拉区钢筋的绑扎长度,同时还要确保受力混凝土保护层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2.4钢筋混凝土浇筑工程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以先自然流淌、水瓶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等工序顺序为浇筑流程。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固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2.5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由于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靠的因素,例如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混凝土湿度的变化以及混凝土的变形。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相关的维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维护工作计划的要求,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对混凝土进行散热处理,并对混凝土进行浇水。通过维护人员的精心维护,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质量,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优势,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3提高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方法
        3.1新型灌注浆材料
        新型灌注浆材料是指利用环氧树脂和聚氨酯并且依据一定比例进行配置,形成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新型化学灌注浆材料。这种灌注材料集环氧树脂浆材和聚氨酯浆材的优点于一体,它具有浆材黏度低、强度高、变形性和灌注性都很好以及可以调节凝结时间的特点。新型灌注浆是一种性能优越、适用性强、适合水下灌注的施工材料。
        3.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由处理混凝土表面的防水材料以及混凝土本身内部的防水剂构成。防水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依据混凝土的表面以及本体的处理分成两个防水体系。在施工中一般使用的是混凝土表面的防水材料,而且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材料中加入适当的水,搅拌成浆,然后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涂刷。
        3.3混凝土裂缝注浆技术
        对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一般采用环氧树脂类高分子材料,它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成为了继钢筋和水泥之后的第三种建筑材料。它在工程建筑的施工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传统的使用方法是在裂缝处灌注脂浆液。这种修补技术存在缺陷,对于黏度大的环氧浆液灌注在宽度比较小的裂缝中,往往采用“壁可”的注浆技术,这种注浆技术通过利用橡胶管的收缩压力,自动完成注浆的过程。
        3.4钢板以及碳纤维补强加固新技术
        黏贴钢板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加固的技术兴起于20世纪中期,这种技术凭借其自身的优点,在国内外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黏贴钢板的施工加固原理是:钢板具有强大的结合能力,它能够承载建筑的重量,并且和建筑物紧密的结合,以便达到增强建筑物本身的抗拉、抗剪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和韧性。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粘结剂的质量是确保黏贴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良好的粘结剂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物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防止产生新的裂缝。
        结语
        总而言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结构类型,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要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优势。根据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优势以及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需求,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与具体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郑雪梅.探讨房建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20,10(12):119-120.
        [2]林英俊.浅析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中华建设,2020(12):136-137.
        [3]谭廷军.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20(32):130+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