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平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 广东 梅州 514600
摘 要:外语语种教学通常强调多听、说、练、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语教学和学习的趣味性,使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初心和热情。将音乐融入日语教学中,不仅仅是指将音乐融入到日语教学中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同时也能通过通俗易懂的音乐知识来形象地讲解抽象的日语发音知识,还可以通过歌曲和其他音乐活动,无缝融合日语单词、语法和日本文化知识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日语;文化
外语教学历来对视听说练记有着较高的要求,在现今国内没有语言环境的外语教学中,从一开始接触外语的发音学习到初步形成会话能力,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记忆为主,机械地重复包括练发音、记单词在内的练习。在近四年的专业班和兴趣班日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和热情,也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日语语音语调和语法的效率,特尝试选取适合入门学生学习的日语歌曲等融入教学中。
一、概念迁移,精准类比,提升基础学习自信心。
1.用音乐中的音阶解释日语中的声调
日语的声调与中文的声调有着很大的区别,中文的声调在一个音节中能产生较大的起伏,而日语单词的声调则是通过单词内各个音节的高低不同组合而成,这对刚开始接触日语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较大的难点。学生往往难以区分日语声调概念中的“高读”与“低读”,进而在声调的类型区分和发音上迟滞不前。
在日语声调的教学中,引入音乐中音阶的概念进行类比,将日语声调中的“高读”和“低读”分别对应音乐教学中音阶的“咪”和“哆”进行迁移,学生对声调的“高”和“低”的认识和理解则能瞬间提升一个台阶。同时在联系声调发音的时候,不断强化“高读”与“咪”、“低读”与“哆”的联系,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音节高读低读准确性的把握度。在后续的声调类型辨别和学习中,也大有助益。
2.用音乐中的节拍来解释日语中的长音、促音
日语发音可以类比唱歌,一是要音准,即前文所说的声调;二是要像唱歌一样节奏要准确,也就是要把握发音的长度。在日语中,一般将单词的发音长度用音乐节拍来表示,一个假名占一拍(V)。这样的类比,能将抽象的日语语音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也易于理解。
如日语中的长音和促音,可以比做音乐节拍中的两拍和休止符。日语中的长音是指在第一个音节的基础上,拉长一拍使该发音的长度占足两拍,可以用音乐中的两拍(V+V)表示。同样,日语的促音用音乐中的休止符来解释,也能显得更加通俗易懂。中文里是没有促音相似概念的发音的,因而学生在学习日语发音的时候会对促音的概念茫然不解,而引入音乐概念教学,“休止符要空拍,不发音,长度为一拍”,在教学时能很浅显地说明和强调出促音的两个特点:一是不要发出声音;二是空拍长度为一拍。在讲解和练习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试着先不发音,同时大家一起打节拍,让学生理解促音的发音要领。然后继续一拍打节拍一边练习带有促音的单词。
二、提高兴趣,实现假名、单词、语法学习的最佳效率
在外语教学中,通过歌曲学习单词和语法并不少见。但在基础日语,尤其是日语入门的教学中导入难易度适宜的日文歌曲,同时还要尽可能与教材内容和文化知识紧密结合,就需要在歌曲的挑选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1.精选歌曲助力五十音图识记
众所周知,在日语的学习中,入门最大的难点在于对日语五十音图的识记。在日语的语音体系中,五十音图作为发音基础,与英语的字母、中文拼音的声母韵母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五十音图又与英语字母有大小写之分一样,有着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对应,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基础知识之前,必备条件是先掌握近100个完全陌生的假名的书写和发音及其相互对应,这至少将花费学生一个月的时间。大部分跃跃欲试的日语学习者,都止步这里。
因此,挑选汉字较少、假名较多、发音正常、速度较慢、朗朗上口,同时最好是动漫或影视主题曲或插曲的日文歌曲尤为重要。这一点上,经过多年的对比和教学实践,《数码宝贝》主题曲《BUTTERFLY》和《我的歌声里》日语版翻唱曲目《小雨と君》是适合大多数日语初学者的经典入门歌曲。通过对这些朗朗上口的曲目的模仿学习,学生容易将发音与歌词中的假名一一对应,极有效地提升了假名的识记效率。
2.融单词和语法学习于日语歌曲
在日语学习中,数词、量词的变化是一个难点,不同的数词搭配同一个量词、同一个数词搭配不同的量词,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声调和发音。有很多歌曲可以通过反复的吟唱,体会量词变化发音的不同,以加深音变的学习,达到练习和记忆的效果。
此外,在日语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因为单词和语法的记忆较为枯燥而产生抵触情绪,对单词的记忆没有耐心,对语法的理解推敲不彻底,从而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误用等现象。挑选语法规范、单词适宜的歌曲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记忆,在相同单词和相似语法出现的时候能通过语感或歌词的回顾举一反三,提高准确率。
3.自娱自乐创作歌曲搭配复习
在具有初级日语能力基础的学生的作业布置上,可以将口头作业从枯燥的背课文和背例句中解放出来,改为将课文中的内容自编歌曲,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进行找曲或编曲、填词或改词。这种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开口说的意愿,同时,在填词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努力通过翻书、找资料、动脑筋思考等方式完善自己的创作,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对比和归纳,是较为有逻辑的、系统化的复习过程。
三、感受日本文化、体会中日文化交流
在日语学习中,因为文化的差异性,很多日文单词尤其是涉及到日本文化特色的单词,其中文翻译多不尽如人意。如日语中的“お祭り”,中文的意思是“庙会”,但因为“お祭り”在日本的城市和乡下都举行,实际上并不与中国的庙会完全一致,所以其实“庙会”并不能很贴切地描述这个单词的意思。而通过给学生欣赏关于“お祭り”的音乐视频,视频中日本青壮年男性和着太鼓的响声有节奏地喊着“わーっしょいわーっしょい”的场景,就是最能帮助学生理解“お祭り”这个单词背后的文化意义的途径。通过切身感受到的音乐和声像,日语中陌生的单词将变得不再遥远和生硬。
此外,华语乐坛的流行曲目和经典曲目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日文的经典曲目翻唱过来的,同时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中文曲目被不断翻唱成日文,如邓丽君的作品大部分都有中文版和日文版,且其本人中日文版本皆有演唱。这些歌曲除了能帮助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中提升趣味性和效率,还能在情感和文化理解上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四、将音乐运用进日语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宜的音乐
将音乐融入外语教学,并不是在一众日语歌曲或音乐中采取“拿来主义”这么简单。随便选取的歌曲往往不一定与教学内容相关或一致,容易导致课堂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就草草收场。因此在歌曲的选取上:首先,要求曲目中出现的日语要尽量与平时说话的语音、语调相同;其次,选取的歌曲内容要与课堂内容相关,歌词与课堂内容的单词、语法、文化或价值观紧密联系;再者,歌曲的曲调应该易学易唱,否则学习曲调花费大量时间,日语教学变成了学唱歌曲,容易本末倒置;最后,要求选择的歌曲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如民歌《北国之春》,流行歌曲《后来》《最初的梦想》《小手拉大手》等中文歌曲的日文原版。
2.把握音乐教学的恰当时机
教学实践证明,融入音乐在教学中因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易于被学生接受、收学生喜爱,但运用和把握不当也容易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音乐结合教学的时候,恰当地把握时机,合理运用。个人建议如下:一、在课程导入时使用。在导入时引入歌曲能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相关的歌曲有利于学生通过歌词来理解本课相关内容,了解日本文化并适应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二、在复习巩固时使用。在单词、语法讲解后,听歌或安排学生进行便歌能在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和复习的同时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结合音乐相关概念和歌曲辅助基础日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日语的独特韵味,增强学生知识的掌握,降低外语学习中的枯燥程度,提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凤麟.日语歌曲在日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156-157
[2]黄文泉.浅谈日本歌曲在日语教学实践的感想[A].刘晓芳.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第五届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62—164
[3]日语新干线38[M].黄文名,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3-45
[4]笈川幸司.笈川幸司朗读教科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5]谢静蓉.日语歌曲与日语口语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