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门窗性能检测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张军
[导读] 摘要:在现代化建筑施工阶段,门窗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加强对建筑门窗性能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河北启华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在现代化建筑施工阶段,门窗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加强对建筑门窗性能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就建筑门窗气密性检测技术方面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门窗结构;气密性;技术;措施
        在建筑物中,门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要同时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使用中的自重压力和开关。目前,建筑门窗的水密性、气密性、保温性性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逐渐成为重点。而气密性极大地影响着建筑的节能及热环境,如果气密性不好,可能会导致透过的空气渗透量提高,增加夏天空调或冬天取暖的能耗,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所以,为了保证建筑门窗具有足够的气密性,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相应地需要加大对建筑门窗气密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
        1 建筑门窗气密性能检测原理
        门窗气密性指的是外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如果渗透能力大,门窗的内部和外部空气流量比较大,热交换能力就强,能耗大,节能效果就差;反之就好。因此,门窗的气密性对于建筑的能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门窗气密性能检测通常在风压作用下进行检测,不同类型的气密性能检测结果也不完全相同,目前建筑工程中较常用的检测方式是静压箱法,是将试件固定在封闭压力箱对应位置后密封,通过供压系统送风或者抽气产生压力差,继而对建筑门窗的试件进行检测。静压箱又称稳压室,是连接送风口的大空间箱体。气流在此空间中流速降低趋近于零,且各点静压近似相同,是稳定空气流动和减少气流振动的一种有效措施,可使送风效果更加理想,测量出来的数据更加准确有效。在进行气密性能检测时,需要根据检测的具体要求调整试件上压力差,了解在不同状态下试件接受测试的具体情况等。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气密性能检测结果,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对检测仪器、试件、环境、流程的管控,尽可能的保证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误差。
        2  建筑门窗气密性检测技术
        2.1检测准备与试件制备
        建筑门窗气密性检测前首先应该确定使用的检测方法,而后确定检测的相关仪器以及工具。在应用模拟静压箱法进行建筑门窗气密性检测时,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检测仪器,包括压力箱、加压装置、流量计量仪等。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和准确,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保证检测试件性能完好,能够完成相应的检测。在制备试件时,应该注意试件包含的五金件、玻璃以及密封措施是否完整,而后控制安装试件状态,保证安装时墙壁光滑整洁。检测时,需要将试件安装在对应镶嵌框上,保证试件与镶嵌框贴合紧密,固定牢固无变形情况,安装过程中保证试件垂直于底框水平方向,安装完成后做好对应的密封处理。
        2.2检测过程
        试件安装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加压检测,这里需要注意为了保证检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每次正、负压检测前都需要进行预加压过程。预备加压包括3个压力脉冲,并注意将压力差的绝对值控制在500Pa,预加压完成后观察压力值下将到0以后,再次开启关闭试件5次,再次密封,并完成附加渗透量和总渗透量的测定。附加渗透量测定:使用胶带等工具对试件上可开口处缝隙进行密封,将不透气盖板置于压箱开口部分,开始对压力箱进行压力加载。加压时应遵循逐级正压、逐级负压的检测过程,并在加压过程中认真记录下各级加压状态下的测量值。整个测定过程中需要保证压力箱密封性良好,试件密封性良好,密封不严很可能影响最终检测结果。总渗透量的测定:总渗透量测定与附加渗透量测定的流程基本一致,但在检测时需要去除可开口处缝隙的密封条进行测试。
        2.3结果评定
        建筑门窗气密性检测采用在标准状态下,用三樘试件的正压、负压分别进行计算,在使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后,采用10Pa压力差下的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新标准取消了分级指标,应按照GB/T 31433《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分级指标判定。


        2.4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建筑门窗检测分为工程检测和定级检测。标准GB/T 7106-201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规定,工程检测时,检测压力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压力进行加压。在有给定工程设计压力值的情况下,在预备加压后,直接加压到工程设计压力值,不需要逐级加压。而逐级加压、减压过程也已改变为10Pa、30Pa、50Pa、70Pa、100Pa、150Pa。当工程对检测压力无设计要求时,即没有气密性能工程设计值时,应按定级检测进行。
        3 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3.1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建筑外门窗气密性检测过程中,通常采用的都是政府部门制定的标准,标准中阐述的原理及检测装置都较为成熟,检测也可以满足标准中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在门窗气密性检测过程中,现行标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对气密性等级低的原因没有明确解答要求。在门窗气密性检测过程中,检测报告只对门窗气密性的等级进行评定,但是不对门窗气密性等级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检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供评定报告,更重要的是提供改良产品的依据。但是当前在门窗样品检测过程中,只对送检的样品进行检查,只在实验室中对样品气密性的极限进行检测,但是对于样品为什么会出现不合格的原因没有分析,因此,即使知道门窗气密性存在缺陷和问题,想要进行改进和提升也无从谈起。
        (2)现实功能与实验室检测存在的差异性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实验室检测是一套标准性检测,但门窗气密性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多变,温度、湿度等条件苛刻,甚至出现极端天气,造成在实验室中满足相应等级而在现实生活中气密性感观较差,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当前,我国门窗制造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也存在降低实际使用门窗气密性能等级,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骗取高等级检测报告,以次充优。如果进行门窗气密性现场检测,会出现与实验室检测结果不同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施工方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与争议。
        3.2提高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能的措施
        根据建筑门窗空气渗透原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进行提高:
        (1)提升窗用型材的组装准确度、尺寸稳定性和规格,尽可能地将开启缝隙位置的搭接量增加,从而减少开启缝宽度,将空气渗透减少。
        (2)针对已有建筑,可以采用加设密封条的方法处理气密性差的门窗,以便改善气密性,避免冷风渗入。
        (3)应以减少空气渗漏为目的,进行门窗类型选择。
        (4)需要改进窗框和窗洞或者玻璃和窗框等连接位置的密封方法。现如今,双级密封法中国主要采用的密封方法,门窗空气渗透量高达1.6m3/(m•h),而三级密封法已被国外普遍采用,使门窗空气渗透量降为1.0m3/(m•h),所以,应逐渐推广使用三级密封法。在建筑设计实际进行中,应注意配合使用多种密封材料及方法,提高安装门窗的技术水平,确保门窗质量。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门窗气密性对于建筑的保温性以及空气流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气密性影响着建筑的耗能,因此要重视建筑气密性检测技术。在建筑门窗气密性检测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检测技术,对门窗气密性进行科学的检测,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分析造成气密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必须针对检测中实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进而保证建筑门窗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柯雄.探讨建筑门窗气密性能检测技术[J].门窗,2019,19(14):6+8.
        [2]张小愉.建筑门窗三性检测方法探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6):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