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37020319850226XXXX;2身份证号:34032319801106XXXX
摘要: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来讲,在实现过程中,因为其属于系统化的工程,所以在影响因素当中也有很多。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讲,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从温度以及监理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管控,这样才能够确保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得到保证。本文结合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特点,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提升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给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概述与主要施工特点
1.1基本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混凝土最小结构不小于1米的类型。同时,如果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受到水分的影响而引起温度变化或收缩裂缝,则混凝土结构也是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不仅具有体积大、结构厚的特点,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更高,水化热更高,温度变形概率更大。在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如果大体积混凝土的平面尺寸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就会出现裂缝收缩现象,高层建筑基础底板混凝土结构内部和表面的温差在时间的作用下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基础板会出现裂缝现象,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1.2主要结构特点
1.2.1高标准和高要求
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明显的厚度和体积。所以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同声传译时,实际施工标准和要求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结构。
1.2.2高完整性要求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积大、厚度大,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大量热量会聚集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使混凝土损失相对较差,并加大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造成混凝土裂缝。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其完整性要求非常严格。
1.2.3水平分层施工的明显要求
由于水泥水化热效应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极易出现,采用水平分层施工技术可以直接降低水泥水化热现象的影响。因此,水平分层施工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
2.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2种施工技术
2.1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择
首先,选择合格的水泥。在选择水泥时,必须充分考虑水泥的水化热,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例如:就矿渣硅酸盐水泥而言,可以加入适量的外加剂,这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二是选用优质粗骨料。一般来说,要选用优质粗骨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使用砾石,其含泥量不宜大于1%,砾石最小粒径不宜小于5mm,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其次,如果保证粗骨料具有较好的石级配和较大的粒径,用这种方法配制的混凝土必须具有较强的和易性和压缩能力,同时也能对水流和水泥消耗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大大降低水泥的水化热。三是科学确定配合比。在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为了减少水泥水化热,必须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合理使用混凝土强度是最有效的措施。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缓凝剂和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延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时间。
同时加入少量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混凝土和易性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通过这些泵送减水剂以及膨胀剂等实验,充分考虑强度以及工作性能等等硬度,进而确定最佳的底板混凝土配合比。
2.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首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方向和顺序,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在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在平行方向进行混凝土输送泵的布置,布置数量为2台,同时需要事先在施工承台中心局部加深部位进行施工,当该部位施工结束之后,就可以将全部施工面进行划分,分为南北2个施工段,然后每个施工段由1台混凝土输送泵进行作业。浇筑的过程中需要自东向西进行浇筑,浇筑时混凝土的厚度应该保持为40~45cm。而且因为在浇筑的过程当中,混凝土会自然流淌,并且出现斜坡,所以浇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斜面分层以及层层浇筑和齐头并进,逐层到顶的方法来进行浇筑,使得整个浇筑作业能够从整体进行推进,不会存在浇筑缝隙。
其次,采用振动和表面处理。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插入高频振动器进行振捣作业。按施工规范操作要求保证振捣时间和间距,以保证完全避免振捣作业,避免漏振或不压实现象。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高度后,用木刮刀将混凝土表面刮平,然后清除混凝土中的泌水。混凝土凝固前,应反复碾压,然后压实混凝土表面,确保混凝土凝固前无裂缝。
2.3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和供应
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制过程中,为了全面控制混凝土温度,需要对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使用的石料进行再养护和管理。棚子用来给石头遮阴,避免阳光直射,石头也可以用水冲洗冷却,使用的水可以从地面或冰水中提取,水温应保持在10℃以下℃.该方法降低了搅拌水的温度,降低了搅拌温度。实际搅拌操作由微机控制。因此,在添加原料的过程中,原料计量后存在的误差在控制允许范围内。搅拌时间不得低于120s,混凝土运输应严格按规定时间运输,不得超过规定时间,以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凝结。另外,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过程中,现场调度员和运输人员应与运输人员密切配合,计算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等待时间,确保时间在允许范围内,以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冷接缝。
2.4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与养护
首先,控制表面温度。在夏季,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阳光蒸发,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控制表面温度:(1)如果混凝土有上部外壁,则水可储存在该部位,从而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并达到养护的效果(2)对于其他部位的养护和表面温度的控制,表面可以用塑料薄膜和毛毡覆盖,从而达到温控和养护的效果。其次,内部冷却水循环冷却系统。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循环冷却系统可以冷却混凝土内部。循环水系统在循环运行过程中,需要将冷却水注入水箱,通过潜水泵的压力作用输送至混凝土内循环水管,再流回水箱。在温度控制过程中,首先测量水箱回水温度,然后根据实际冷却要求调节水箱水温。对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混凝土表面与大气的温差应在25℃以内℃,以满足规范要求。
3结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到高层建筑的基础建设,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和高层建筑安全稳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保证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必须要注重高层建筑基础底板施工质量。积极改进和创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严格监管施工全过程,认真把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进而真正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文文,王华磊.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23):17-18.
[2]马旭.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