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当前社会全新发展背景下,我国对建设工程质量及要求愈加规范,对预拌混凝土的要求愈加严格,工程材料在管理方面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要想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施工企业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从工程建设的整体进行考虑,树立长远发展念,严格筛选生产厂家和供应商,在使用预拌混凝土技术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施工在更加安全有效的环境下开展,有利于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管理要点
一、在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管理发展现状
预拌混凝土既是商品也是半成品,交付前的工序是由搅拌站完成,交付后的工序由施工单位完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导致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有不一样的看法,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故需要双方沟通解决的技术问题极多。日益匮乏的自然资源和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行业产能过剩制约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当前混凝土工程的各个环节被分割成不同行业,容易形成由不熟悉混凝土性能的人提供原材料,加工好的混凝土又交给了不太熟悉使用性能的人去完成最终产品的怪圈。分头管理,造成质量缺陷频发。混凝土不像其他产品那样先全面验收合格再使用,而是靠有技能的人做到事前控制管理,先验收拌合物工作性能,使用后再验收强度及耐久性能。强化验收,淡化过程管理的模式对混凝土行业不适宜,须全过程重视管理。现场管理方面,基层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导致细节管理缺失,也是质量隐患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在建筑施工环节中对预拌混凝土的要求和技术管理要点
(一)增强供应厂商的选择
首先应选择有资质的混凝土搅拌站。有资质的企业内各项条件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受控,质量可靠。第二选择离施工地点距离近的企业,一般选择运输距离不超过30公里的搅拌站,运输时间在60min以内,这样才能保证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保证工程质量。运输距离过远、运输时间过长容易产生质量隐患。
(二)增强混凝土的验收工作
混凝土施工作业时,验收工作也是需要管理的重点环节。交货检验,意味着混凝土企业将混凝土交付给施工企业,后续的工作将由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企业应安排专人对供方提供的预拌混凝土进行质量、数量的验收。交接后,双方还应进行技术交底,搅拌站技术人员根据供应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和特性,提供给施工人员相应的操作指南,施工人员据此操作,将质量风险降低。
(三)增强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管控
1、施工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这是保障施工项目质量的基本要求。应检查模板及其支撑的刚度,防止移位失稳;侧模应考虑到混凝土的侧压力,承载力不足容易出现爆模现象。还应检查模板接缝的密和情况,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跑模漏浆。漏浆容易产生麻面等外观质量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松散、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
2、检查保护层的尺寸、数量和位置,浇筑面保护层的垫块有移位的,应及时垫好。混凝土浇筑面、模板上的杂物须清理。干燥的浇筑面、模板等应浇水充分湿润,但不能有积水。
3、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应做好固定,接头不能漏浆。在浇筑前,要使用润管砂浆润管,此砂浆与泵机中的水混合后,强度极低,管道疏通打到施工面后,应清走不能使用于施工部位。
4、施工人员应根据现场施工进度,与搅拌站的调度保持联系,安排发料间隔时间,控制发料速度,这样才能使混凝土搅拌车到达现场后等待卸料时间合理,不过多压车,也不断料,方便施工。大方量时搅拌站应安排技术人员在现场服务,一旦有异常及时协调处理,保证施工进度。
5、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应在90min内全部卸完,未卸完的混凝土,应及时报废或另行做其他处理,不应再使用于主体结构。本事项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停电或机械故障时极容易发生,有的施工人员为避免浪费,将超时的混凝土加水搅拌调大工作性后,仍使用于原部位,质量隐患由此埋下。
6、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同一时间浇筑时,应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再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应分散布料,以免荷载集中破坏模板支撑。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0米时应用串筒、溜槽等设备避免混凝土离析。对大体积混凝土须进行温度控制,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浇筑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减小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7、气温高时,对模板应该随时进行浇水降温。最好选择夜间浇筑混凝土,方便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冬期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不应低于5℃,还要做好保温措施。阴雨天施工时应准备好薄膜,随时做好浇筑面的防护,避开中雨、大雨天气浇筑混凝土。
8、振捣时间要适宜,避免混凝土不密实或分层。以混凝土表面无明显下沉,泛浆无气泡逸出为捣实状态。
9、施工过程中严禁直接向搅拌罐内的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加水会使混凝土水胶比变大,强度下降。
10、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要对混凝土浇筑面进行二次抹面处理。二次抹面使混凝土表面粗糙无浮浆,是解决混凝土表面裂缝最有效的手段,有利于提高表面质量。抹面后应及时养护。
11、混凝土构件成型后,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强度不足时人为踩踏会给混凝土结构造成伤害。更不能将手脚架、钢筋等材料堆放在混凝土面上,以免产生裂缝。
12、拆模:侧模的拆除时间应在混凝土完全终凝后,拆模时混凝土不粘模,构件不缺边掉角方可以,一般不小于24小时;如遇气温低或者气温突然下降,混凝土凝结时间有所延长,还应适当推迟拆模时间。构件底模及其支架拆除应在同条件试件强度到达规定的要求后拆除。过早拆模对混凝土构件造成的伤害不可逆转。
(四)增强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水泥水化及混凝土硬化后强度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混凝士养护不好会使前期的努力前功尽弃。养护应同时注意湿度和温度,原则是:湿度要充分,温度应适宜。在工程中,制订施工养护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应作为必不可少的规定,并应有实施过程的养护记录,供存档备案。
混凝土养护可采用浇水、覆盖保湿、喷涂养护剂、冬季蓄热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采用浇水养护时,须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定期检查结构表面,使保持构件表面处于湿润状态;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混凝土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膜内有凝结水。混疑土成型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可以预防混凝土早期失水和被风吹,是比较好的养护措施。对于混凝土浇筑面,尤其是平面结构,可边浇筑成型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对于竖向混凝土结构,可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基础建设不断增加,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精益求精,对质量要求更为严格。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混凝土作为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应用环节,预拌混凝土管理技术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工程技术人员还应加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的管理,详细探究管理要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分析总结和探索过程中把控工程质量,掌握建设工程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赵良精.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管理要点研究[J].居舍,2018(19):76+56.
[2]赵鹏.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管理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2):134-135.
[3]黄春桃.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管理要点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