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1070319791025XXXX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可以通过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来减少建筑物出现裂缝的几率,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就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建筑;应用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从目前来看,由于大部分的现代建筑工程,主要的施工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必然会因为钢筋混凝土的自重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引发建筑工程裂缝。一般来说,如果针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结构裂缝可以通过施工缝来进行弥补,但是永久的施工缝很容易对整个建筑结构主体以及后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不过运用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能够可以避免外部环境对整个建筑结构产生影响,也可以有效减弱温度应力对整个结构裂缝影响。温度裂缝就是因为混凝土受到水泥水化放热以及阳光直射等因素,导致内外的温度不均衡,所以混凝土就会发生收缩或膨胀,而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达到了混凝土抗拉强度额定值之后就会产生裂缝。由于水化热的影响,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度温差巨大,所以混凝土内部压应力增强,而混凝土的表面责任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抗拉强度小于抗压强度时,表面的拉应力就会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产生温差裂缝。在混凝土之中,温度应力甚至会超出荷载应力。与其他的裂缝相比较来看温度裂缝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扩张或者合拢的问题。
2、后浇带技术的类型
后浇带技术也被称为后浇缝技术,其主要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临时的具有特殊性的变形缝进行提前预留,同时该技术与结构的沉降和温度的变化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对后浇带进行一段时间的保留,然后通过混凝土填充的对其进行封闭处理,从而消除伸缩缝问题,实现整体的建筑结构。在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根据后浇带设置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温度后浇带:这种后浇带的设置,主要作用是预防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拉应力。(2)收缩后浇带:在实际的施工中,温度是影响建筑结构的主要因素,而收缩后浇带设置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温度变化出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预防。(3)沉降后浇带: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沉降后浇带的主要设定位置为高层的主楼和地层的裙楼,其主要作用在于避免因建筑结构变化以及高度变化而出现沉降差别问题。
3、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1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在后浇带施工中,首先应考虑模板的预置和预留,这项工作通常是在后浇带施工前进行的。此外,在后浇带施工前,需要进行钢筋网、格栅板等铺设,如此能够更为有效地提升工程质量,有利于实现结构受力的均匀性,完善结构。其次,应考虑施工工艺规范和完善预设。由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跨度大,可以合理避免模板抗拉强度和抗弯刚度的整体可靠性。在沉降后的部分浇筑区进行现浇混凝土时,必须适当地增大钢丝网模板两侧的压力控制,防止因工作压力过高或过低造成质量损害。在竖向后沉降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和频率,以减少对建筑钢筋及其焊接钢筋网的损伤,尽量防止其外流,保证施工质量。
3.2严格控制后浇带断面以及浇筑时间
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中,要有效避免主体结构后浇带施工中直缝断面的出现,充分保证断面设计与混凝土断面设计的一致性,以有效分散主体结构受到的作用力,降低变形问题的出现几率,并对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主体施工中出现的直缝现象进行预防。
在一般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断面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平直缝,需要将主体结构的墙体版面厚度设定在小于0.3m的范围内;第二种为阶梯缝,需要设定0.3~0.6m的结构墙体板面厚度;第三种为企口缝,需要设定大于0.6m的墙体板面厚度。在利用混凝土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后,还需要进行连接面的处理与冲洗工作,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结合程度。同时对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工作,还需要提高卡控的力度,一般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需要大概2个月的时间,而后浇带的施工工序会在其中穿插。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主体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的时间是工作人员无法预测的,但是裙楼的不均匀沉降时间要比主体晚,所以需要在主体和裙楼完全沉降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3.3合理把握作业面宽度
对于高层住宅和高层建筑,应充分保证工程施工的平稳性和一致性,特别是现浇混凝土,必须做到一次到位,确保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总体目标,必须严格控制和有效布置后浇带工程的总体工作宽度和施工工艺步骤。对于埋有预应力钢筋的大型建筑物,往往需要在施工中进行大跨度后浇带施工,对于这类工程,需要更加严格和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在这类施工中,需要保证钢筋的密度,避免因应力的加持而出现下垂、弯曲、折断等问题。
3.4选定后浇带的设置形式与条件
首先,后浇带的设置形式主要有阶梯缝、平直缝、凹形缝、凸形缝等,在实际的建筑中如果没有指定专门的设置形式,就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浇筑。如对于地下室的浇筑可以选择平直缝,并对钢板止水带进行安装。其次,在对后浇带条件进行设置时,需要对建筑物的温差率以及可能收缩力进行考虑,在充分计算的基础上,在对后浇带的具体间距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间距为21~31m,宽度范围在705~1005mm,将后浇带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有效连接,并保证钢筋接头的百分百连接,以有效预防混凝土出现开裂问题。
4、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做好质量控制,是降低后浇带施工质量问题产生关键,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下:(1)施工材料是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质量控制的时候,需要对材料市场进行综合评价,选择质量、信誉度较好的供应商。同时,在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工作,在质量检验合格以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投入使用。但是,在进入施工现场以后,需要根据相关标准放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施工材料质量受损。(2)在每一项施工环节展开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主要是根据施工方,对施工参数以及施工方式等全面落实,将施工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这样可以降低施工问题的产生。同时,需要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以及隐蔽施工等方面进行明确,并且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此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在后浇带施工阶段,需要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根据施工流程展开,对各项支护体系进行强度检测,以此便于后期施工环节的展开。(3)在每一项施工环节完成以后,需要展开质量检验工作,质量检验期间,若是存在质量问题的话,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立即进行处理,避免造成较大的施工质量问题。同时,在后浇带施工完成以后,需要进行养护处理,一般情况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d,并且进行质量检验,各项指标达到相关标准以后,才能交付工程。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后浇带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更好地提高建筑质量,推动建筑行业长久、稳定发展,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9):217.
[2]孙亚东.简析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居舍,2019(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