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博昊装饰有限公司 山东省滕州市 277599
摘要:5G时代来临,万物皆可联,我们可以大胆的构想,在未来建筑工程技术方面,将会发生怎样不可思议的变化和取得怎样不可估量的进步。就现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有太多建筑工程技术在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应运而生,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有许多先进的建筑技术被运用于施工过程中。受国家环境治理政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居民观念的影响,建筑工程单位被倒逼着改革,施工技术越来越偏向于低耗能、低污染、高质量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施工;应用途径;
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大、周期长,各施工环节涉及到的施工技术种类较多,某一环节的施工技术应用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后续施工环节,因此,对施工技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能够有效确保各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本单位在建筑项目施工中越来越重视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以期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满足当前人们日新月异的要求。施工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做好施工技术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上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1建筑工程项目技术控制的意义
1.1加快企业沟通效率
按照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来看,工程项目的整体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参建的单位和部门也在不断增加,现场管理中遇到需要审批的环节也在增加,这会导致施工工期延长,加上很多企业的施工标准都不同,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各个企业之间协调的难度也会加大,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这类问题,势必会增加施工难度。而通过加强现场施工控制,可以准确梳理各个施工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不同企业的责任,了解各自的施工内容,从而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
1.2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施工项目由于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施工程序较为复杂,各个环节施工内容也不同,在人为原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施工事故的概率也会增加。一旦发生施工事故不仅会影响工程本身,严重时还会影响施工进度,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和声誉。而加强现场施工控制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了解施工中隐藏的问题,这样就能将安全事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比率。
1.3提升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而各个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施工物质资源才能继续,所以为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加强对可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尽可能发挥资源的实用价值,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而通过加强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资源的具体情况,从而根据现有情况进行分配,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化安排,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加强现场施工控制,工程师能对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把控,从而能有效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2建筑工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2.1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错位问题:首先加大对钢筋放样的管理力度,要求施工人员能够按相关规范要求,绘制钢筋放样图纸,正确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施工要求开展相应的施工操作,合理布设保护层垫块,控制好其厚度和位置。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加强重视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确保钢筋不会因碰撞而发生移位,一旦移位需要及时进行校正。
梁柱节点箍筋设置问题:施工人员应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如导筋—箍筋笼沉梁法,焊接核心区箍筋,让其成为箍筋笼。在核心区外围配备好相应的箍筋,并将其周围外皮上的导筋运用焊接工具进行焊接操作,同时按规范间距,对钢筋笼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将钢筋笼、梁钢筋两部分进行绑扎。
在绑扎工序完成后,将梁钢筋、钢筋笼一同置入梁柱模板内,这样能够有效解决此类质量问题。
接头问题:按要求施工,首先若是纵向受力筋接头应避免布设于跨中1/2范围内。接头上部位置设置的负弯矩筋需要布设在跨中周围处,下部位置设置的主筋需要布设在支座处。其次若是基础底板,在进行钢筋接头施工时,应与纵向受力筋接头布设位置相反,上部钢筋布设于支座处,下部钢筋布设于跨中。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强度问题: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管控力度,在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专业的强度检测,并提供正确可靠的配比实验报告,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验报告和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比和混凝土拌制。另外,在投料过程中为了确保量准确,应在投料前对相关计量用具进行检查选择,保证计量工具计量准确。
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首先针对梁、板等结构在拆模后出现的质量问题来说,施工人员需要按要求进行相应的模板施工操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展前,先将模板进行湿润,并将其表面杂物进行清扫。若发现模板变形,需要立即对模板进行修整,当变形问题无法进行处理时不得使用该模板。其次对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质量问题而言,施工人员在浇筑和振捣时,应保证下料的均匀性,合理控制浇筑高度、钢筋间距等参数条件,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若混凝土表面出现露筋时,施工人员应先将表面进行刷洗,后将水泥砂浆以1:2的比例对露筋处进行模压平整。另外,在相关施工环节结束后还需要加强养护管理,保证混凝土表面施工质量。
收缩裂缝问题: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水泥材料加强重视,可选择水热化效果较低的水泥,施工人员还应根据施工要求合理加入减水剂、缓凝剂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浇筑方法、浇筑时间、浇筑机械设备等方面加强管理,以及在后期振捣过程中也需要控制好振捣次数、频率等条件。通常情况下应选择分层浇筑方式,以及后续使用浇水覆膜手段进行养护。
2.3屋面防水及墙面施工问题
屋面防水问题:选择性能较好的屋面防水卷材,如SBS材料、APP材料等。在施工阶段,若基层出现无规则裂缝问题,施工人员应在开裂处补上防水卷材;若基层裂缝问题与地震等因素有关,施工人员需要按步骤开展修补治理工作,借助盖缝条、干铺卷材等方式。
墙面施工问题:施工需要先处理基层,将其表面清扫干净,再通过浇水的方式进行湿润。针对砼墙光滑面需要实施凿毛处理工作,并局部高差和整体高差进行有效控制。在面层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至少七天以上的养护工作。另外,对于门窗、砖墙等结构部位存在的间隙,应使用砂浆进行封堵。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墙面施工的质量水平。
3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前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极大的提高整个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增强综合竞争优势。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主要是起到管理作用,其本身具备的管理水平、职业素养等,也会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应注重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目前,建筑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一定障碍,因此,一定要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预估形势,判断前景,找准途径,破除障碍,推动技术在施工中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建筑工程全行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飞,李朋程.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9)
[2]曹山山.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7)。
[3]黄日新.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J].当代青年,2015(8).
[4]周书尧.基于造价咨询机构视角的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