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王晓娟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王晓娟
[导读] 摘要:中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世界总产量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这份成就是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的结果。
        岐山县凤鸣自来水站  陕西宝鸡  722400
        摘要:中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世界总产量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这份成就是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的结果。在新时期,国家依然不遗余力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工程,例如,农田水利工程,为的是让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便于农民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更好地摆脱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灌溉设计,这是水利工程的最下游环节,也是与农田直接产生联系,达成农田水利工程目的的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1农业水利灌溉的主要模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迅速,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大。面对因环境恶化而导致的水资源减少以及农业用水最需求的情况,有必要发展农业水利灌溉项目,以防止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我国农业水利灌溉类型很多,最常用的灌溉技术包括四分之一灌溉技术,防旱栽培技术和养护剂施用技术。为了开发和应用这些技术,必须首先解决供水问题。中国传统的水路供水方式是全球水路供水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浪费大量的水。水渗入土壤,减少了水的利用。因此,目前的管道供水方法已经被开发出来以降低渗透性,并且应用该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水的渗透性并增加农田的种植面积。中国目前使用的农田水管理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和低压管道供水技术。对于这些各种灌溉技术,您需要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有这样,农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其用水需求并充分利用其水资源。
        在设计灌溉渠道时,有必要确保单位灌溉水量能够获得最大收益。换句话说,它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率。
        灌溉渠道的建设满足了时代的发展需求,考虑了防洪,防洪,排水,运输,水电,城市工业建设和居民用水,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干旱和洪水灾害。需要改进。
        灌溉渠的设计应在保证灌区水资源可用的前提下,综合分析灌溉的效益,然后制定科学的灌溉渠设计措施。灌溉区的水源使用应达到灌溉区的水利规划方案。必须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并结合当地情况充分利用灌溉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和排水的一体化以及水路,沟渠和池塘等储水设施的综合利用将提高灌溉面积的水源利用率,并增加灌溉面积。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措施
        2.1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用地的优先保障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就要首先从空间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让其具有足以发挥施展的空间。而随着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增速,空间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农村土地性质被变更转化为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并且新农村建设也同样面临着土地扩张以及土地性质变更等情况,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是不断地在发展之中的,往往还未规划建设好,城市建设的大军已临近,为此,要从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支持。第一,城市建设规划时要首先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建设用地,限制城市建设范围,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占地,在这方面,要采取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城市规划时注意审核把关;第二,在城市扩大规模、增建时要避开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区,同样要做好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建设规划用地时的审核把关,对一些公共设施用地,或涉及重要公共用地,需经上一级审批适当变更用地;第三,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时,应该把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范围提前规划,在此基础上再规划其他用地,严禁占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用地。在上述措施的保证下,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先权,才能使得其规划设计趋于合理性和有效性。


        2.2采用有效地分类管理设计方案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采取有效地分类管理措施,这是使其规划设计更加完整和科学的有效途径。而所谓的分类管理措施,就是在设计时要明确各板块的划分和功能特点,并采用有效地连接,形成整体。常见的有生态、隔离和应急三种功能板块。第一,生态功能的区域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区域,即灌溉用地,通常规划有耕地、林地、绿化带、水系等,明确其功能区域,才好有效地进行规划设计;第二,隔离功能的区域是采取有效地措施,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这包括人的因素和自然因素,例如,将公路与农田及水利工程采用绿化带分隔开,防止人为破坏和干扰,将山口下冲地形建立坝体与下游农田及水利工程分隔开,防止洪涝灾害的影响;第三,应急功能的区域则是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必要时刻可以牺牲农田及灌溉体系的设施。例如,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不仅分片建设农村住宅以及农田,而有效利用地形建设将住宅和农田分开的分割区域,并于农田上游建立坝体,一旦发生难以想象的山洪时,为避免住宅区受到影响,可以打开农田上游坝体,形成有效地应急功能。在明确了上述功能区域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才能更加完成和科学。
        2.3针对小型灌溉区域的设计要求
        小型罐区的设计,往往是因为水源不足,或农田面积有限所采用的一种灌溉设计。其规划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总体设计要以农田规模为基础,以农田灌溉的充分实现和发展当地经济建设为主,综合考虑其他配套设施功能、节水环保以及其他水利功能等因素,采取科学有效地设计模式。采取该种方案,就要考虑灌溉用地和经济建设用地的合理性,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为主,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主,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利工程;第二,充分考虑农田等浇灌区域的规模,以及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经济型及合理性,重点要对农田未来发展规模以及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不能目光短浅,导致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过早的失去作用;第三,除对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外,还要充分考虑水体资源的控制指标、使用情况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设计,形成水体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达到节水、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4加强节水技术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必须依赖水资源,,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田用水消耗巨大,为此,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加入有效地节水设计。第一,要明确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就要提高节水设计的优先性,这就要求加大节水技术应用的投入,这包括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定时定量控制浇灌,节约用水量;采取长距离引渠灌溉,减少地下水的抽取;水体收集反向灌溉技术,实现循环用水。第二,农田水利灌溉要合理建造必然要深入每一块田地,但每块田地由于地势差别必然存在着对水体资源的消耗不同,每块田地的大小同样对水体资源的需求总量不同,并且每种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样存在差异,基于此,节水设施在深入农田的灌溉设施上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灌溉最小单元内对水体资源的消耗情况,采取在排水口上增加水量调节控制装置,这不仅起到了节水的有力措施,还对一些不耐水作物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针对性灌溉措施的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作为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基础,应基于现实种植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不断改革升级灌溉技术,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我国农业朝现代化农业的方向昂扬迈进。
        参考文献:
        [1]栾健,韩一军.农田灌溉设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3):84-93.
        [2]周扣明,张英建,胡春杰.海安市农田灌溉“以电折水”计量技术的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20,20(8):31-33+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