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方向研究 张逊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张逊
[导读]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立足之基,也是从事生产生活的根本保障。
        浙江德联永业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市  312000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立足之基,也是从事生产生活的根本保障。在工业化发展背景下,土地正在成为稀缺资源,这就需要土地管理部门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对当前土地资源形势有全面认识,能够客观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以此为突破口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手段,促进土地利用转型,提高土地应用效率,以转型弥补资源缺口,以高效利用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适宜性,结合当前土地管理政策推动管理改革深入推进,以此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化、高效化、综合化的开发利用新格局。本文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方向展开探讨。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时代;工科;应用方向
        引言
        土地是自然资源系统中的基础性、关键性的组成要素。高等院校是培养土地资源管理行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是相关部门通过国家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土地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的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地开发、应用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地方经济,在土地开发和土地保护之间协调好平衡关系,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土地管理活动,这些措施具有综合性、一贯性和持续性特点。通过土地资源管理规范土地用途,建立严格科学的土地征收制度,倡导节约用地,集约化使用土地,以土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土地资源管理提高人类生存、生产、生活质量,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涉及技术、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生态等学科领域,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的特性,有着极广阔的研究视野,它以管理决策为中心,以土地利用及协调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为核心研究内容。1998年教育部将原经济学科中的“土地管理”和工学中的“土地规划与利用”合并成“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代码110304,2019年变更为120404),作为二级学科隶属于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位。从此,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迅速发展,众多高校相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5年,全国有125所普通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130所高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所高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每年为社会输送近6,000~8,000名本科生、2,000~3,000名硕士生、150~200名博士生。由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比较综合,国内各高校的办学背景也十分复杂,但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农林类院校是在原土壤学和土壤农化分析等专业基础上成立的,它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诞生背景非常相似;师范类院校是在原地理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理工类院校是在原测绘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综合类院校多数是在原有的人文社科基础上成立的。
        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方向
        3.1健全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培养的土地资源管理类人才很少,人才缺口巨大。根据本专业具有“前沿性”的重要特征,理论体系随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而快速发展,知识内容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模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有益补充,开放式的办学理念,不定期与国内相关高校交流,派出专业课老师进行国际交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邀请企业工程师入校讲学,鼓励学生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并加强完善保障机制,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2土地(自然)资源评价与规划
        新时代背景下此方向变革最大,2019年中央发文明确表示:“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原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已不复存在,而由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取代,原土地行业的土地适宜性、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潜力、土地生态经济、土地可持续利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评价工作基本上都可并入其中。由此引发的新的工作任务,如“双评价”工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三条线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等内容正成为整个行业讨论学习的热点。由此对规划编制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土地或城乡规划类企业已开始转型融合,互相招聘对方专业的毕业生,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3.3需要培养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人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这一制度的提出到实施,更加显示对自然资源实施统一调查监测,提供全要素、全时空、多尺度、多维度数据支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需要发展和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和监测的基础理论、法理架构、业务流程的研究与标准建立。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大多开设有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学、数字地形测量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涉及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动态监测的原理、技术方法与业务流程,但对土地资源之外的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要素的调查监测等内容缺失。未来自然资源的统一调查、评价与监测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建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各种属性监测,构建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共同体”的基础和保障。相应地,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凸显,因此,需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掌握除土地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的调查、评价与监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4土地开发经营与评估
        此方向与地产开发、土地(城市)经济、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城中村治理相关,毕业生大部分在地产开发类或工程咨询类企业从事土地获取、项目可行性研究、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地产开发与融资、地产政策研究以及项目施工管理等工作。另外,评估方向的就业主要在各房地产、土地或资产类评估公司,从事不动产(土地、房地产)或动产(机器设备、商标专利等)的价格评估与交易,包括房地产的转让、租赁、保险、司法拍卖、税收以及抵押贷款、产行政管理、二手房交易、土地征收补偿、国有土地出让、房地产分家析产等。目前,还有自然资源评价评估以及资产清查等工作,主要有不动产价格动态管理、城镇和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用地级别更新与基准地价制定、标定地价制定与管理、耕地分等定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等。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是保证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地资源管理改革,有利于更新管理理念,提高土地应用价值。工科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工科特色,增加应用类课程,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实训课程比例,真正使毕业生“明理论、晓管理、能测量、会绘图、懂开发”。
        参考文献
        [1]程文仕,乔蕻强,黄鑫,等.“院地合作”的应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9.24(0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2019.
        [3]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Z].自然资发[2019]85号,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