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融的山水校园诗意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杨颖
[导读] 摘要: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建设逐渐丰富,极具校园特色,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
        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建设逐渐丰富,极具校园特色,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校园景观不仅美化校园环境,更能陶冶师生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出文化价值,改善师生校园学习生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温州肯恩大学校园景观的特点及难点,详解在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出美国肯恩大学的西方教学理念又不失中国山水文化的意境及诗意,以中西文化交融为特色打造一所在温州土地上的美式校园。
        关键词:美式校园,山水田居,文化交融,山水营造
        1.高校校园的景观价值
        高校景观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如今跟随高校办学特点、人文风貌呈现出个性化的发展,通过景观设计表达学校的特色,更凭借特色景观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比如武汉大学为人津津乐道的樱花季,东南大学的百年历史鉴证者:六朝古松,沈阳建筑大学的网红水稻田,香港中文大学的“天人合一”景点,这些都是学校独有特色价值的所在。校园作为百年树人的地方,一切都将日久弥新,景观作为校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更应该将其统筹考虑,长远布局,为莘莘学子创造更美好的学习环境。
        2.温州肯恩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特点及难点
        温州肯恩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美国肯恩大学与中国温州大学合作创办,在中国设立的一家引进美国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类似的大学还有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而这类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混血”的属性,专业课教师以及教学风格基本上是来自西方的教育文化,学生大部分来自中国。在这样的特点下,校园景观如何去呈现,变成了最大的难点。
        另外一个特点是,温州肯恩大学位于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一期校园占地70.64公顷,场地三面环山,丽塘峡在东面流过,是一个天然具有山水意境的地方,绝佳的风景地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难点,山洪爆发的时候,经常容易将整个校园淹掉,给校园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下文主要围绕文化交融,山水营造这两大特点以及难点的解决办法,展开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
        3.探寻文化对话途径
        中西方教学文化的不同直接导致对于校园公共空间的理解不同,中国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庄严肃穆,中国课堂上,老师是具有威严形象的,整个课堂上都是教师一人滔滔不绝,教师的主导性很明显,授课老师是有绝对的权威性的[1]。上课前要起立,回答问题要举手这些规矩都是从小就刻在了中国学生的骨子里,这份敬畏之心也会在中国的校园布局中有所体现,仪式感的大台阶,对称的大轴线,超尺度的广场与大型构筑物,文化雕塑等元素的营造,体现出高堂之威仪,这些特色尤其体现在2000年之后扩建的一批新校区中。
        西方的学校教学模式是相对比较自由,上课时是双向交流,老师在讲课过的过程中,如果你有疑问,随时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疑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1]。美国的大学基本都是开放的,校园环境相对比较务实,许多建筑与建筑之间笔直的道路,为了减少学生在行走中的迂回,户外大草坪以及开敞空间较多,给与学生户外学习及活动的机会。比如普林斯顿大学,从平面看就如果一张行走的网络,给予学生最便捷的上课路径。同时,仪式感的空间相对较少,即使是哈佛大学这样的名校,大门也非常低调,仅作为一个使用功能。
        许多国内超过百年历史的985院校老校区,有其一定的融合性,包容了多个历史阶段而产生的风格,比如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大礼堂都是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校园都融合各个年代的一些风格。所以可以看到,即使是文化的不同,也并不是无法交融在一个校园中,其最关键的决定因素还是尺度的把握,空间的推敲,以及功能的置入,这些都为肯恩大学的校园景观规划形成良好的借鉴案例。
        4.美式校园 • 山水田居
        温州肯恩大学是一所以美式教育为主的学校,处在国际交流的前沿,景观不只是一种用来展现大学形象的工具,更是其精神的诗意演绎,以及面向世界、展现自我的门户。将山水作为主要设计理念,将中美两国的精神巧妙结合。校园景观设计考虑到师生心理特点和行为需求,创造多层次空间。在规划上保障师生动线合理,和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并作为开放空间,方便于师生参与交流,和周边空间具有互动效应[2]。在整体校园规划布局上,吸取了美国校园的特征,重要的组成区域简单、空间比例恰当。环路内的整个区域机动车不能进入,交通流线上主要考虑人行,自行车以及满足维护管理和消防要求(图1)。
        校园从南至北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门户公园,中心校园,以及生活家园(图2)。以“美式校园,山水田居”为理念,以现代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将中式的山水意境以及美式的教学理念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公园,校园,家园的三重体验,为世界级的教育机构营造亲切友善、有益身心、挑战常规、令人愉悦和启发心智的环境氛围。
 
        图1:温州肯恩大学MLP                                        图2:环山聚水,三大分区
        4.1门户公园 – 美式大学的经典演绎
        作为校园南部的入口门户区,开敞的大草坪作为美国大学校园的标志特色得到引入,比如美国红枫,直达各个教学楼的笔直步道,焦点喷泉,以及一个不那么正的椭圆形环道-肯恩环,在这个环上记录肯恩的建校大事件。此处所有的设计都尽量避免对称感和轴线感给人带来的超尺度空间,避免类似2000年以后的国内大学造成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感受,相反给与学生轻松务实的氛围,给与莘莘学子进入大学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以美式教育为主的大学校园,尤其是在九月份开学的红枫季,将会带来红色的震撼,被红枫围合的大草坪同时也将承担毕业典礼等仪式感的大型活动。(图3)
        同样,设计避免常规国内大学宏伟的入口大门,在西侧设置一个相对低调的主入口,红砖铺设,表达经典的美式校园氛围,大草坪两边的教学楼也是红砖饰面的建筑,给与人性化尺度的舒适围合感,同时建筑内部空间的连廊和灰空间,将与大草坪一起形成室内室外串联的户外学习空间,大草坪的尽端是超现代风格的建筑学院,两条大轴线将门户与东西山景联系起来,形成经典与跨时代的宏伟蓝图。(图4)
 
        图3:门户公园效果图                                          图4:结构图
        4.2中心校园 – 展示高科技的国际化窗口
        中心校园是学院群落所在地,也是整个校园的核心位置,设计将周边环绕的山林自然之美引入至中心低洼的湖岸,这美景被四所各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围合(学生活动中心,商学院,建筑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在这里,标志性的中心湖位于几条现状排水渠的汇合处,是地势最低洼的地方(图5)。暴雨水管理系统从一个工程问题被提升到了艺术形式的高度,学生与穿行校园的水流之间可以亲密愉快地互动,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设计引入四处排洪渠,运用中心湖作为滞洪区,暴雨时期,将洪水排入丽塘峡。同时针对这些水景观,设计提供了一系列跌水,细流,水池,溪流和生物滤池,让整个校园更具动态。同时在东西向水渠上设置了不同颜色的四座主题字母桥,诠释学校文化的同时,将大草坪的轴线引入中心湖(图6)。尽管基本景观元素依然是纯粹的草坪以及自由散落在建筑中间的高大乔木,用来营造整个校园景观基调的整体性,但进入中心公共核心区域时,景观给人的感受会与其他地方不同。平整的草地有的渐渐下沉变为洼地以及水渠,有的形成中心湖边连绵起伏的地形堆坡。给人感觉浪漫而宁静,绿色,柔和的中心湖自然公园。中心湖边是景观步道,有主有次以及建筑的平台等,人们在这些小空间里互动交谈,为整个空间带来动态。
 
        图7:广场实景图                                          图8:中心校园效果图
        在商学院周围的景观空间在风格上更偏城市化,北面的大广场主要服务大量汇聚人群。可以在这个多功能广场空间里举行农产品市场、食品节、电影放映等活动(图7)。从大广场可以通过一个门廊沿着陆桥通向未来的西校区,这里引入“框景”这样中国园林设计手法,学生透过门廊可以看到远处山上的景观。学生活动中心是主要是大学图书馆的功能,是大学的精神引领建筑,位置处在湖北岸的风水宝地,该中心朝南的大平台可以作为举办重要活动的舞台。另一面的入口平台(北面)的功能是从学生宿舍区走进学习中心的入口。生命科学学院也同样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未来东部校区的门户,向东可以看到丽谈塘峡,向北可以看到开敞的草坪和水镇,邻近区域的滨湖广场,交流绿地,户外绿色剧院可以提供各种公共活动以及大型户外演出(图8)。
        4.3生活家园 – 山水意境的园林情怀
        生活家园位于校园北侧,这里是最靠近山的地方,空气格外清新安静,设有学生宿舍,外交公寓,餐厅食堂,温州水街,体育运动场等配套设施,就像街区一样具备一系列居住,餐饮,休闲、商业和社交的功能和特色(图9)。
        对于大部分在这里读书的中国学生来说,这里就如同家园一样,因此设计将山水意境的中式情怀融入到点滴之中,对从流经山坡和校园的水系的景观处理手法得到了中国山水画创作原则的启发,景观设计和山水画在本质上都寄托了人的情怀和期许,山水画是文人通过画作寄托思想情感,园林景观是设计师将情感寄托于景观作品。我国园林景观也受到古代山水画的影响,在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甚至是情感和理念上,都承袭了山水画的文化[3]。就像西方传统景观设计也借鉴了油画风景画的理念一样。一些在经典中式园林的发展中起到了指导作用的原则,例如“框景”、“延伸”与“聚心”这些设计手法被引入了不同空间的设计——包括水、台阶、步道和种植等,同时对远山的处理也采用了山水画中的“借景”手法。Lawrence Halprin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著名瀑布水景是山水诠释的典型案例,用现代的材料与手法,展示山水意境,营造出一系列方便人们使用与交流的社会空间,让人们可以在此尽情互动。
        现状的第一期学生宿舍区(梅兰竹菊四季主题)和食堂被视为是学生在学业之外的生活中心,所以周边需要设置一系列辅助用途的设施。食堂的东侧和北侧是人行尺度的村落空间,一层是商店、餐馆和咖啡厅,学生宿舍在二层以上。一家小型的精品酒店可以为来访的家长和朋友提供住宿。现状的庙宇建筑应当保留和重新规划,满足社区的其他要求,建议改为多功能瓯越文化中心。再加上小型的公共广场,公园,河道以及小桥,呈现整个学生生活的休闲场景。
        宿舍向北扩展到山坡上,形成新的地形结构以及小型的运动场地。曲折的溪流从梯田式的水池中层层跌下的结构可以创造动态和吸引人的焦点,与山水同乐。
        视线跨越河流向东,可以看到低层和低密度的职工宿舍,沿着树林葱郁的山坡向下可以依次看到职工俱乐部,诊所等(图10)。
 
        图9: 生活家园效果图                       图10:生活家园效果图
        5.0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从以学生为本的初心出发,打造一个集校园,公园,家园三园一体的学校环境。这里是一个展示中美文化的大学校园,一个完善水生态环境的绿色公园,一个蕴藏智慧的知识殿堂,一个供养心灵栖息的温馨家园。
        对于中美文化融合的难点,进行了美式校园和山水田居的融合。通过门户,中心湖,社区这三大板块不同风貌的塑造,将美式的轻松氛围和中式的山水意境完美结合,通过中心湖四大各具特色的超现代建筑群以及湖区海绵景观,展示肯恩大学现代化的国际高度和格局。
        对于水安全隐患的难点来说,设计通过建立海绵校园,挖中心湖,开通渠道等措施将暴雨的劣势转换为优势,同时在校区内建立各种与山之间的视线关系,和通廊,打造三面环山背景下的美丽河湖,与水为乐,以山为灵,在山水相融的环境下保护学校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徐杰华,浅析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差异[J]. 管理观察,2010.8月中旬刊¬
        [2]李玉兰.文化和景观在高校游园绿地设计中的融合[J].建筑经济,2020,41(09):163-164.
        [3]胡海辉,梁雪,杜佳月.北方高校校园雨水径流控制与景观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02):744-7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