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晟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软土地基施工不仅工艺复杂,而且施工难度较大。为提高软土地基中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需根据实际软土地基的特点,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开展施工作业,以确保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对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处理质量;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对房屋建筑的质量、功能等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持续加快,故而增加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压力。对于房屋建筑而言,软土地基的处理直接决定了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为了切实保障工程整体质量,施工单位必须深入研究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一、简述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中的“软土”即为滨海、湖沼以及河滩等区域沉积的含水量较高的细粒土,这种类型的细粒土本身具有孔隙比大、压缩性高以及抗剪强度低等特性,不利于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软土地基的主要成分即为“软土”,因此本身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较差,是房建施工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一大因素,在工程正式动工前均需处理好软土地基。
二、国内现存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一)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是房建施工中最常见也是最常用到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落实换土垫层法时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人工挖掘,另一种则是爆破挖掘,施工单位可结合施工现场及地基实情科学选择挖掘方式。人工挖掘相对精准,但挖掘面积较小,效率低;爆破挖掘的精准度低,但一次性挖掘面积大,效率较高,两者各有精通,但均讲求合理性。
(二)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化学制剂的部分特性,再与软土充分混合后,增强软土本身的物理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形成全新的混合土体。以软土与化学制剂或物质为基础的混合土体可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建设,其自身具备物理强度高、阻水效果好等材料优势,非常适用于含水率较高的粘性土壤中,由此可见,化学混合土体适用于多数施工环境。
(三)重锤强夯法
除了换土垫层法与化学加固法之外,在房建施工中最常见到的就是重锤强夯法。“重锤强夯法”的施工原理就是基坑开挖后,在软土层周围架设支架,待至重锤升至一定高度后,促使其保持垂直状态的自由落体,通过重锤下落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达到加固软土的目的。由于重锤可将软土中多余的水分排出,因此该项处理技术适用于多数软质土地环境。
三、软土地基处理质量影响因素
(一)现场勘查不到位
任何类型的建筑工程,在正式动工之前,均需对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的勘察,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气象等限制因素,如此一来,对制定施工方案及加强质量控制起到积极效用。以软土地基处理为例,在现场勘查中工作人员可知晓软土分布范围及深度,如此一来才能将软土尽数排除,切实增强建筑深基坑的物理强度以及承载能力,为整体的房屋建设提供可靠信息。
(二)缺乏地基变形监测
结合我国多数建筑工程的现状而言,即便是前期为软土地基的处理做足了准备,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地基沉降等现象,但是如果地基沉降的速度缓慢且沉降均匀的情况,那么地基沉降对建筑安全质量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地基沉降的速度较快且分布不均,那么就有可能涉及建筑安危,当前国内施工单位缺乏的就是地基变形的监测意识。
(三)施工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当前社会对建筑资源的实际需求量持续增加,故而建筑行业主动降低了对就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与素质要求,导致现阶段业内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无法切实保障现行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质量。工作人员才是建筑施工的基本单位,而软土地基则是整个建筑施工的基础阶段,如果无法保障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那么也就无法保障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
四、水泥搅拌桩施工术控制措施
(一)施工准备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正式动工之前,均需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范围较广,包括勘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土壤质地、生态系统、气候条件、现有资源以及各类限制因素等等。当然,除了以上准备工作之外,施工单位还需确定软土地基处理所需用到的施工设备、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等等,基于此,才能切实保障房建施工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
(二)试桩
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施工单位需要考虑如何保障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而试桩则是检验准备工作质量的最佳环节。在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试桩可有效检测出设计方案对细节的要求,例如钻进速度、搅拌速度以及喷浆压力等等,这些参数指标一旦投入使用则不可更改,如果数据错误有可能导致返工甚至停工,最终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影响。试桩的目的在于确保各项参数的最优化,按照标准流程检验成桩效果,例如密实度是否达标等等。
(三)钻进及送浆
钻机就位后,工作人员应首先检查钻头,对齐钻杆与桩芯,同时将搅拌好的水泥倒入储灰罐中,且保证储灰罐容量应恰好满足一整根桩的施工要求。钻进过程中应保持钻机的平稳状态,施工中再次停止钻机所需消耗太大,较易造成经济损耗。基本上,钻头钻进50cm时即可调整至恒定速度,如果没有意外则无需再次调整,稳定完成钻进及送浆环节。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在钻及时需要注意压力表,随时调整钻进速度,保持压力恒定,防止钻头卡死。
(四)搅拌喷浆
一般情况下,水泥搅拌桩施工均采用二喷四搅技术,该项技术在具体操作时需注意一下几点。首先,在初次下钻时应避免堵管,最好是带浆下管,喷浆量控制在总量的50%,但是切忌带水下钻。其次,初次下钻及提钻时应采用相同的低档操作,复搅过程中逐渐提高档位。最后一点,下桩时应当关注其成桩时间,每根桩的成桩时间不得少于40分钟,喷浆压力必须大于0.4MPa,值得注意的是,初次提钻时务必在桩底及桩头分别停够30s。
(五)复搅提钻
复搅提钻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搅拌喷浆中的成桩质量。在完成初次喷浆、搅拌之后,施工人员应在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复搅,复搅时采用反旋方式,让钻头始终保持反方向旋转,旋转的同时均匀喷射水泥浆液,喷射总量约合初次喷浆量的1/2。除此之外,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复搅时间应尽量控制在20s左右,随后将钻头再次上提50cm距离,重复以上环节。将钻头提出,做好养护工作。养护周期结束后,检查成 桩效果和软土地基处理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技术革新,应深入探究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要点,科学分配各类建设资源。现阶段,我国软土地基处理仍然存在现场勘查不到位、缺乏地基地形监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时刻影响着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效益,因此应着重革新国内现存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分析[J]. 商志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6)
[2]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 史铁奎. 城市住宅. 2019(04)
[3]房建项目钢筋BIM智能翻样技术创新与实践[J]. 王辉,明磊,付俊,胡正欢,邵凌,田府洪. 施工技术.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