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钦州丰产林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也获得很大的进步。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普及与重视,我国高度重视做好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文章分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有利参考
1、前言
当前,随着国民生态环保意识与理念的加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植树造林是最直接有效的生态保护方式,要想做好林业工程,就要做好苗木培育技术与移植造林技术,进而通过扩大森林面积,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文章分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问题,确保我国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取得更大的进步,真正从而促进我国林业工程技术事业获得更大发展。
2、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要点分析
2.1选好育苗地的位置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中要做好育苗地的位置选择,在进行苗木培育之前,需要对育苗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进行全面调查,从而总结育苗的种类特性,再提出作业方案。其次,尽量选取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作为育苗地,同时确保周边水源充足,无空气污染,无大量的扬尘,确保育苗地背风向阳,从而促进育苗的成活率。
同时,对育苗地的土壤进行分析,满足育苗生长所需的养分;确保周边交通条件便利,为今后疫苗的运输与市场流通提供条件。育苗地应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且土壤松软的地方,确保育苗地土壤养分供给充足,才能够满足育苗生长所需的养分。由此可见,育苗地的选择应考虑透气性性良好、土质松软的地方,还对水分、温度、光照、土壤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确保苗木的有效生长与良好长势。
2.2处理好育苗的土壤
做好育苗土壤的处理对林木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能够为林木今后的萌芽,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育苗开始之前应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清除土壤中的杂物,对土地进行平整;适当增加底肥,确保土壤的肥力充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调节土地,通过腐熟有机肥料方式实现土壤酸碱度平衡。
其次,做好水分与土壤温度的控制工作,进行保温与灌溉,夏季确保排水及时,做好防洪防涝工作,当温度过高时,通过洒水方式降温,寒冷的冬季则需要减少灌溉,避免出现冻虫害问题。
2.3处理好苗木的种子
进行苗木培育过程中,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果种子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发芽率,导致苗木生根性差,不利于其今后的生长。因此重视做好苗木培育中种子处理问题至关重要,要选用品质优良种子进行培育,确保苗木的成活率。一方面,在种子催芽时用温水浸泡,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同时有利于让种子吸收更多的水分,缩短出牙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应用机械破皮方法加速种子破皮,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从而有效降低苗木发芽周期。
2.4播种技术注意要点
做好播种技术的注意要点工作,首先,完成种子催芽后,需要对其进行播种,苗木播种没有固定时间,而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及品种特性进行合理选择,通常多数选在春季比较适合播种苗木,由于春季空气湿度和温度比较适合种子的生长。播种之后,要做好水分的控制工作,如果缺水,就需要进行人工灌溉,避免干旱影响种子今后的生长。其次,做好温度保护措施,通过覆膜处理,锁住土壤水分,确保种子能够有效发芽;做好杂草清除工作,降低光照强度,同时做好虫害预防,为种子的顺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5有效把握施肥技术
有效把握苗木施肥技术,对其今后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开展施肥过程中,要注重施肥数量和次数,合理调整施肥剂量数与次数,确保苗木的生长与长势良好。进行针对性施肥,可使用经过发酵处理的圈肥均匀撒在土壤上,能够提升圈肥的使用率。其次,对苗木实际生长状况进行实时观察;对所缺肥料进行判定,最后做好追肥精细化公祖,为苗木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苗木的生长。
2.6认真做好日常管理
为了能够较好地保证苗木的生长状态良好,就需要做好苗木培育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日常定期对苗木生长进行深入的分析,对苗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自然灾害及时做好预防。其次,根据苗木不同生长时期做好施肥、排水与灌溉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对苗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高效处理,从而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
3、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技术分析
3.1合理选择移植造林时机
合理选择移植造林的时期,能够提高树木移植的成活率,一般选在春季进行,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树木开始生长发芽,这个时期进行移植挖掘,对苗木的根系损伤小。苗木完成移植后,需要经过汉春到晚秋这一时期的生长,这个时期中,树木移植时的损伤已基本恢复,不会对树木长势带来影响。因此,移植造林赢选择春季进行移植,能够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从而为移植造林提供质量保障。
3.2科学确定造林规模
现阶段,我国造林形式多种多样,有合作造林、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造林、集体造林以及其他形式的造林等,上述造林方式中,无论哪种造林方式,都需要明确造林地规划,进而给出具体的造林规格。通常根据苗种不同对种植,造人疏密的要求也不同:矮紫杉、珍珠梅、太平花等苗种适合在全日照环境下成长,这就要求林木间隙比较大,由此可见,科学界定造林规格,能够提高苗木的移植成活率,保证苗木生长质量。
3.3认真做好苗木移植
在移植造林之前,需要对苗木规格进行充分的调查,按照苗木规格,有效确定苗木的种植密度、种植间隙等,确保林木间隙合理。一般而言,选择苗木胸径通常为三厘米到五厘米;小型的乔木,苗主要以40到50厘米高度为最佳,如果种植苗木为大型乔木苗木时,高度应保持在一米二左右,苗木移植应根据已现场实际情况和条件,树穴位置等情况进行微调。
3.4把握移植造林要点
进行移植造林过程中,需要确保待移植苗木的根茎是完好的。因此在包装以及运输的环节需要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对苗木根系带来破坏,选在合适的季节进行移植,考虑苗木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做好保温与灌溉、施肥工作。当苗木存活率低于95%时,需要安排补种。
3.5做好移植的抚育管理
完成移植之后,需要对造林成活率进行跟踪调查,为了确保成活率,还需要进行苗木的补种;根据苗木实际。情况进行修枝、整形。对于新造林区而言,应采取禁封方式,例如:禁止放牧、禁止砍伐等方式;冬季低温时要对树木进行保温(覆盖稻草、覆土等方式),提高移植造林成活率,确保今后苗木移植长势良好。
苗木移植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浇水灌溉,通常在移植后两到三天内进行浇水,有利于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苗木被雨水冲倒,如果出现被雨水冲倒现象,应及时进行苗木的扶正。当出现苗木树盘被雨水冲毁,就需要及时进行修筑;还要对苗木树穴穴面进行覆盖,提高苗木在大雨后出现干裂、土壤板结或者杂草滋生现象;最后及时进行松土,为苗木移植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
3.6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当前林木病虫害种类多样,引起林木病虫害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林木出现病虫害会导致林产品的生长质量,降低轻度病虫害,造成林木生长量和森林防护效能降低,从而影响林木的使用质量,比较重度的病虫害则会造成大片机的林木幼树或木苗枯死,从而加大林业部门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林木病虫害预防与整治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要深入实际调查病虫害的种类,找出病虫害的类型,进而分析病虫害出现的原因,提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水分、土壤、温度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一旦出现病虫害,需要及时进行治理。及时对林木病虫害进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理,避免病虫害进一步蔓延,从而影响其他林木的长。另外一种病虫害防治是通过物理防治,就是减掉存在病虫害的病叶、树干病根,进而进行集中焚烧,最后对土壤进行消毒,同时对附近植物虫卵进行清理,通过人工灭虫害方式,避免树木被病虫害侵蚀。
其次,林业相关部门应提高对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力预防危险性病虫害传入国内,同时加强疫苗消毒处理工作,对种子和土壤进行全面的消毒,加强日常经营管理,全面提高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成立病虫害防治专业队,对全县病虫害的预防和除治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有效减少苗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苗木种类繁多,因此应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与生长周期等因素,全面考虑苗木的栽种方式与移植方式,移植过程中严禁破坏苗木的根系嫩芽,从而提高苗木移植的成活率。由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技术与苗木的存活存活率密切相关,能够提升我国林业工程的整体效益。其次,充分合理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提高林业技术人员的重量,护理专业技能,才能够快速提升我国的苗木培育事业,苗木的培育和移植造林作为林业工程的基础,培育与移植造林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与部门,为了全面提高我国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的成活率,林业工作人员要认真、全面分析苗木培育、移植造林的具体方法,从而形成完整,综合的苗木培育与造林管理知识体系,才能够尽快实现我国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的目标,从而确保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J].钟威;张迪.乡村科技.2020(12)
[2]张南南.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0(30)
[3]探究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娄高丰.农村实用技术.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