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亚利
新疆华茂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 阿克苏843200
摘要:在传统的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通过修建河道护坡的方式,能够对城市河道进行有效的整治,提高城市的防洪抗涝能力。但是与此同时,很容易伴生一些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水土流失以及水域面积减小等情况。为解决传统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生态矛盾问题,需要尽快引入新型的生态护坡设计,确保城市河流畅通。周边生态环境利于生存,助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引言
目前,由于我国河道护坡主要是硬质护坡,硬质护坡采用混凝土或者浆砌石材料,改变了原来水土之间的物理循环路径,硬质护坡河道自净能力差,管护不力容易造成黑臭水体,破坏水环境。随着传统河道护坡带来的生态弊端逐渐凸显,环保发展的理念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迫使水利设计者需要探索新的治理路径,打造生态和谐的水生环境。目前唐山市河道整治措施大部分采用混凝土及浆砌石挡墙型式的硬质护坡,不仅自重大,抗拉强度不高、早期强度低,而且硬质护坡不符合生态发展的理念,体积大、热量大,不够美观,达不到“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河道生态化治理目标。
1生态护坡基本功能
1.1固岸
生态护坡中一般会选择大量根系发达,能在水环境周围快速生长的植物。由于此类植物根系较为发达,可以起到锚固表层松散土体的作用,从而能提高边坡的抗滑力,减少土体流失。一般而言,生态护坡的整体结构和植物种植密度均经过了精细化计算,植物之间的根系彼此缠绕,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根系网络,根系网络则将边坡土体整合在一起,确保了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一般而言,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植物可以在浅层区域起到良好的固岸效果,而树木类植物才能够起到影响深层土体的目的。而从其他角度来看,边坡的稳定性还与坡体水压力相关,植物根系的水分吸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整体的抗剪强度,这同样有利于起到固岸的效果。
1.2控制降雨溅蚀
植被的存在可以有效缓解雨滴的下落速度,控制雨滴对于地面整体的冲击力,从而达到控制降雨溅蚀的效果。降雨溅蚀对于河岸的危害性会因为气候差异性而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在降水量较少的区域,降雨溅蚀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在降水量较大的区域,降雨溅蚀往往会对河岸造成较大的危害性,其会直接破坏河岸结构,造成土壤流失。应用生态护坡之后,雨滴在下落的过程中会被植被直接阻拦,后续沿着植物的茎叶过渡至地面,其对于地面的冲击影响几乎为零,同时还能避免由于降水所引发的土粒飞溅现象。
2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2.1天然鹅卵石散铺护坡
上游山区型河道存在洪水暴涨暴落、源短流急
的典型特征,总体概括为“一短、两快、四大”的特点,即历时短,洪水快涨快落,含沙量、水流速度、破坏力、冲刷力大。山涧河谷型河道易受洪水冲刷,造成河床淤积加剧、河岸崩塌陡立,漫滩堆积、河道宽窄不一,岸线不稳、泄洪能力差,沿岸乡镇安全受到潜在威胁。虽然传统的护坡型式或混凝土挡墙能够达到抗滑稳定、防洪安全等要求,但硬质式护岸的生态景观效果较差。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类似项目设计方案,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生态与防洪排涝最终选择鹅卵石散铺护岸,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效果和体现河道自然风貌。施工方法:天然鹅卵石散铺护坡比较适用于具有较缓比降的宽浅滩处,通过造滩、护坎创设奇异的河流风貌,通常这生态护岸建于急流或弯道处的常水位以下。
工程商要求卵石粒径搭配合理、坡面自然、摆砌整齐,河槽底、顶厚1.2m和0.8m。河道护坡为细石级配,生态护岸厚约0.4m,基底深1.5-2.0m、宽1.0-1.2cm,可以适当加大弯曲和易冲刷河段的基座。
2.2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技术下,通过人工播撒草种的方式,在水利工程河道附近的坡体区域内种草,在这一护坡技术下,种植草类的选择非常关键,专业人员应尽量选用固土性能佳、根系发达的草类,解决河道周边的水土流失问题,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当然,在人工种草护坡技术下,还可以在河道附近进行天然草皮的铺设,直接通过平铺草皮,来改善河道坡体结构,但这一护坡技术更适合用在边坡坡度比较低缓的边坡中。生态护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喷播种草技术也非常有效,在利用这一技术进行草皮栽种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喷播区域材料配合比的科学设计,按照特定的标准将草籽和肥料等基础性材料充分搅拌均匀,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将这些喷播材料喷射到种植区域中。
2.3自然原型护坡
自然原型护坡技术在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时,要以自然原型河道作为基础,尽量在不破坏原有自然河道的前提下开展护坡施工作业,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在河道内构建了局部生态系统,保障了区域的协调性。自然原型河道护岸施工建设中,有关人员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的理念,在以河道安全为基础的前提下,依据特定的护坡施工标准与前提,通过水生植物的科学应用,提高河道护坡的有效性。自然原型护坡技术下,自然原生植物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起到了重要的净化作用,河道自净化能力得以提升。但利用自然原型护坡技术应用的同时,要注重相应植物的科学选择,保障植物品种与区域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根据对河道环境的综合考察,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自然原型护坡对堤岸加固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达到自然原型护坡技术的良好作用,一般会通过乔木和灌木的有效搭配和合理的空间布局,来发挥这些乔木和灌木根系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从而使得河道堤岸具有更好的防洪功能。
2.4现浇植草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现浇植草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主要由随机复合而成的多孔型混凝土组成,其中少量的细料、混有硅灰与炉渣的水泥、粗制骨料为制作多孔型混凝土的主要原料,这种护坡型式一般包括保持水土的原料、肥料、多孔混凝土材料和种植型土壤等。工程中,砖石或碎石粒径应符合植物生长要求,以植物根系附着与生长空间实现混凝土构件的绿化,有效融合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的目标。从上而下现浇植草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结构层为70mm厚客土种子、100mm厚生态混凝土和30m粗砂,孔隙率要求25%-30%,抗压强度最低≥7MPa。施工过程中先将C20混凝土浇筑至坡面上,框格尺寸2m×2m,框格梁宽0.12m、深0.25m,相邻缝隙之间距离16m,将闭孔板(厚10mm)填至封内。将适于植草的生态混凝土浇筑至框格内,植草自然搭配且不少于2种类型,绿化率要求超过95%。这种护坡一般适用于边坡较高的河段,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但投资成本较高,对骨料级配和施工工艺的要求严格,因此多用于景观要求较高的城区河道治理工程。
结语
综上所述,相比传统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仅仅注重边坡稳定性,生态护坡设计更加注重城市以及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今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应当科学应用先进的生态护坡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河道整治的整体工作质量,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凸显了岸坡防洪抗涝的作用与价值,也为城市生态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博.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应用与技术研究[J].居舍,2020(19):72-73.
[2]刘文斌.生态护坡在城市河道堤岸防洪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38(34):145-148.
[3]项远华.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技术要点与实践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