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慎
湖南省德利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质量也成为衡量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一大标准。只有不断提升河道生态护坡建设水平,提高水利工程的结构性能,才能保护河流,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详细探析了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具体应用,对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
引言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已走上高速发展道路,生态护坡的技术设备和施工工艺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但相比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来说,我国生态护坡施工工艺仍存在明显不足,所以,我国需在引进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河道情况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对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进一步创新,研发出更适合我国生态环境且独具特色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根据我国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只有坚持采用多样化护坡形式,才能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统一。
1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概况
1.1生态护坡建设必要性
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稳定生态平衡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理念的普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而从长远来看,提高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建设水平也是稳定生态平衡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为体现生态护坡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促进作用,在生态护坡施工期间,施工材料,施工方案以及相关结构设计须严格遵循高质量标准,施工人员还需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督及管理,满足施工方案中对生态护坡建设工程质量及标准的基本要求。
1.2生态护坡建设要点
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尤以水污染问题最为突出。自然酸雨,大量城市化排泄物以及农业化学残留物的存在都是导致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随着水污染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生态失衡情况愈发严重。为进一步控制水资源污染情况,生态护坡建设也应运而生。通过现代化生态护坡技术,污水治理,河流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管理及控制。
2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2.1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中,植物护坡技术是最为有效的技术,这一技术下的具体实施是在多孔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水泥与混合料、保水剂,使得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在此过程中充分混合,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通过良好的植物生长状态来发挥植物在土壤和岩石之间的连接作用,使得护坡的抗冲击能力得以提升。植物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下,完全可以利用该护坡为河道的治理与恢复提供帮助,使得河道的抗水性能得以提升,周边土壤的性能得以改善,保持各种植物良好的生长态势。根据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应用效果,这类护坡对水土保持的意义重大,可以改善区域内水土流失的现状。如果在水利工程河道中采用的是这一护坡技术,需结合河道分布特点,在河道附近增加一定数量的植被,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来提升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价值。现阶段的技术发展中,生态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嵌固方式的引入,为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中,首先通过联锁式砌块技术,来使得生态砖具有更好的镶嵌能力,阻止生态砖的移动。
2.2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
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也是十分有效的生态护坡技术,这一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可以利用喷塑金属网和碎石型种植土壤,来优化和改善护坡结构,这一方式下所形成的生态护坡,具有更为良好的抗腐蚀特性,在河道上形成了复合种植基。土工材料生态护坡为河道周边植物创造了相对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一生态护坡技术的实用性非常突出,在很多的河道治理工程中都很常用,即使是水流非常大的河道中,这一生态护坡同样适用。河道生态护坡技术下,如果采用的是这一护坡技术,护坡与土工、草皮的更好结合,在河道上形成了土工格护坡和土工网垫护坡。相关材料的加工过程中,要首先保障原材料质量的合格性,将聚丙烯等基础材料与碎石充分结合起来,利用高分子材料结合网垫和种植型土壤,将草籽直接撒布其中,在河道上形成复合型种植基。根据网垫结构的实施流程,在多层网结构上通过热熔焊工艺,实现了不同网点之间的有效连接,构建了网状空间,对基土起到了加固作用。
2.3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植物固土型护坡主要是对于以一些小型的、水流不急的河道项目,这种护坡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固土作用来防治水土流失,所以其施工过程较为简单,成本也较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周围的环境和气候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要求植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
2.4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在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需充分利用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合理规划网格结构,有效开展生态护坡设计工作。同时,还可选取网格中间位置完成植被种植,进一步构建优化网格生态护坡模式,促进其综合效益的增长。相比其他生态护坡形式来说,网格生态护坡技术的使用价值更为突出,其适应性也相对较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难度较小,成果较明显且观赏价值显著,但其技术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网格型生态护坡的具体施工应立足于工程的基本需求,施工单位须充分考虑分析护坡项目建设的资金承受能力,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判断此项技术的适用性。以规模较大的排水灌区域为例,若资金充足,可首选网格型生态护坡办法,在保护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植被稳定性,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2.5自然原型护坡施工技术
自然原型护坡技术在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时,要以自然原型河道作为基础,尽量在不破坏原有自然河道的前提下开展护坡施工作业,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在河道内构建了局部生态系统,保障了区域的协调性。自然原型河道护岸施工建设中,有关人员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的理念,在以河道安全为基础的前提下,依据特定的护坡施工标准与前提,通过水生植物的科学应用,提高河道护坡的有效性。自然原型护坡技术下,自然原生植物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起到了重要的净化作用,河道自净化能力得以提升。但利用自然原型护坡技术应用的同时,要注重相应植物的科学选择,保障植物品种与区域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根据对河道环境的综合考察,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自然原型护坡对堤岸加固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达到自然原型护坡技术的良好作用,一般会通过乔木和灌木的有效搭配和合理的空间布局,来发挥这些乔木和灌木根系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从而使得河道堤岸具有更好的防洪功能。
结束语
如今,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条件,综合选择生态护坡施工形式,生态护坡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也愈发凸显。随着生态护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应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有效参考依据,促进工程施工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振华.水利工程施工中护坡工程施工分析与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2):991.
[2]董书萌.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坡的应用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18(4):89.
[3]黄火金.生态护坡建设在水利防洪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