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润祥
新疆华茂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 阿克苏843200
摘要:以往为了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过度开发河流,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遭受极大的冲击,当下河流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的状态,河道内部污染物质淤积情况日益严重,影响到河道流域附近居民生活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大众对自然与人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知,在此背景下河道修防整治观念得以体现,河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得到了大众的关注。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在城市河道治理管护工作中推行河长制,以高效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有效解决复杂的水问题,维护水生态的健康稳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公众参与率低,信息化水平低,难以实现协同治理,导致城市河道治理与管护工作流于形式。再加上治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考核体制和问责体系,使得河道治理和管护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为了加强城市河道治理与管护工作,通过建立河长制和管护体系,联合各部门,加强治理和管护。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
1.1河道硬体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旧的治理项目仅考虑到河道的防洪泄洪功能。在河道治理的建设中,建设人员着力建造河道硬体设施,用硬化材料将河道进行固化处理,虽然能让河道更加坚固,但是却破坏了河道的自然性,破坏了原有的水体生态平衡。河流在疏不在堵,对河道施加更多人为因素将破坏河道的生态作用。河道的水体、水生植物、动物间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硬体建设让水生生物没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就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态系统。一方面,硬体设施让微生物没有了生存空间,这就造成赖以为生的水生动物没有了食物源,后果就是破坏了水体生物的食物链;另一方面,水体是靠各类微生物得到自然净化的,微生物一旦消失,那么水体也就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两方面都造成水体生态平衡难以为继。
1.2人工河道断面设计不合理,水生态环境难以维持稳定
原始河道的形态是由自然力量塑造的,其中的生态环境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演变,才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保持稳定发展。但是人为的河道断面设计、建设以人作为主要考量因素,考虑的是怎样保证人的稳定发展,这就难保不违背河道的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所以这就是河道治理中存在的悖论。在治理中,要协调平衡好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落实到具体的河道断面设计、建设中,要不厌其烦地针对河道断面进行考察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生态因素,保证河道中的物种群具有层次性,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态能量交换。在设计建造中,河道断面要模仿原始自然的形态特征,避免生硬地建造简单模式,无法为某些水生生物提供种群栖息地。河道治理过程不能改变原始的水流速度。如果流速过快,很多生物无法有效附着;如果流速过慢,水质无法及时更新,里面的污染物会杀死一部分生物。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对策
2.1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责任要求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明确各部门相应的治理责任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良好合作关系,为提升河道治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在开展该工作时,须对河道治理工作相关职责进行详细划分,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以及积极性,确保河道治理中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只有这样,相关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履责尽能,确保河道治理工作真正到位。另外,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确保工作者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使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成立马北灌区管理处对骨干河道进行管理,实行专管和群管相结合的原则,改变用水模式,通过科学计量测算,以供定需,定量供水,促进农民科学用水,形成农田灌溉节水新局面。
2.2建立治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
在城市河道治理管护工作中,的党政人员要充分发挥起各级作用,加强骨干力量建设。因而,领导干部要形成合力,加强统筹和协调,保障治理工作能够高效稳定开展,全面提升其整体工作质量。而通过建立严格的督查制度,有效明确主要责任单位和参战单位,加强治理范围的确定。借助有效的督查制度体系,保障相应的治理工作能够高效稳定地推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高效落实河长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投入,实现社会共治。
2.3加强施工区、生活区生活废水及垃圾管理,严禁向河道中倾倒垃圾
对施工废水应集中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循环使用。洗砂料废水排至沉淀池中自然沉降,达标后排放,废水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在30min以上,出水水质要满足《污染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要求。生活废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达到(GB8978—96)一级标准要求后用作绿化用水,不外排。在施工人员的生活区设置排水沟,使得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排放处理,污水排放到周边的农田坑中,采取沉淀处理后进行农田灌溉使用;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实行集中清洗管理,将集水沟设置在设备车辆等的维修停放区域,机械设备清洗后的废水由集水沟收集,再实施有效的沉淀、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到河道中。针对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统一运输到周边的垃圾处理场。四是在村庄近处施工时,可限制工作时间,禁止夜间施工,以防止扰民情况的发生。施工现场的车辆严禁高音鸣笛,针对大型机械设备要配置噪声消声器。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噪声防护措施,可以采取轮换作业的模式,减少施工人员在噪声环境下受到长时间影响,避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五是由于扬尘影响程度与路面种类、天气状况、设备完好程度、操作使用情况以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施工中要充分利用已有公路运输,对路况不好的道路加以修整,限制行车速度和车流量;对于不适宜行车的施工场地,采用人工推车运料;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对混凝土拌和机经常维护和检修,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水泥运送、保管、拆包使用等环节,做好密闭措施。装卸可能造成扬尘的物资时,分析好受风方向,减少受风概率,避免产生过多的扬尘。
2.4加快河道清淤疏浚
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中,必须加快河道当中存在的淤泥和污染物的清理和疏浚,防止泥沙过度淤积影响河道水流稳定,遇极端天气时河道水位抬高,一旦行洪不畅易给周边地区带来洪水灾害,影响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此相关工作者应结合河道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清淤疏浚措施,定期清理河道淤积的泥沙,保障水流顺畅。而且清理出的泥沙可以用于洼地填充,护堤固滩,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利用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进而有效地控制成本。
结语
总之,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城市河道治理与管护工作中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结合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实现综合治理。而借助更加全面的治理规划,完善的水域机制,将“治”和“管”等相关工作有效联系起来,双管齐下,加强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梁璐.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8):32-33.
[2]肖卓,耿超.西部山区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J].节能与环保,2020(3):24-25.
[3]朱星亮.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2):179-181.
[4]杨佩,雷耀勇.让河道焕新颜让水环境再晋级———省政协围绕“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协商座谈[J].协商论坛,2019(11):17-18.
[5]左文武.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0):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