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王立志 张琳晶
[导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增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能力与技术应用的相互结合
王立志  张琳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063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增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能力与技术应用的相互结合。为此,以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机制的发展方向逐步在各个高职院校予以开展和落实。在此期间,对于创业教育所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机制,一直为培养单位所予以探索和研究。深入开展高职院校主导型创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能够为助力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化开展形成有效的推动效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基础理论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到相对滞缓的阶段,经济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就业人数和事业岗位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即如何能够寻找到新的职业和岗位,已经越发成为学者和专家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内容。对于产业发展的升级,从事于传统加工制造业的人员数量在不断缩减,而对于新兴产业和服务性行业的悄然崛起已经成为新就业岗位的选择,并未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生存的空间。以职业技术性为培养内容的高职院校,也逐渐顺应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的趋势,开始将关注度转向于与创业化教育,将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不断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心理学基础
(一)创业教育的实施受到心理学发展规律的影响而具有可行性
        人心理的发展对于人的成长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化,同时也是人社会化属性演变的过程。人作为社会化当中的重要元素,必须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取到人成长所需要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认同的多种方式。人自身所具有的先天性因素对心理的成熟化发展能够起到基础效应,也为人后天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了可能。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所生存的环境与接受的教育,将这种可能逐渐变成了人成长的现实化条件。从人所表现出的成长规律可以看出,处在高职院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积极利用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教育的条件,实现创业教育所需要适宜的机遇,不断增强个体社会化的表现,加强学生自我的创业意识,并为自己创业能力的打造与提升开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学生对于创业技能获取的艰巨性
        从技能的概念来看,指的是对技能进行学习的人在其所设定的特殊目标形成的指引下,利用反复练习而渐渐掌握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将技能的学习逐步转化为技能应用的程序,使其在创业过程中更具有准确性、自动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从技能的所表现出的特点和性质来看,技能通常划分为动作性技能与智力性技能。高职学生在校进行学习期间,对于创业性教育的培养不仅需要对动作性技能进行了解、学习和掌握,更要有效结合智力性技能的支撑。从个人创业技能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动作性技能与智力性技能本身具有较为紧密的相互联系,动作性技能作为智力性技能获取的基础、智力性技能又能够将动作性技能提高到更为升华的阶段,二者在学生创业技能获取的过程中,始终以大量的训练和模拟为要求,需要循环往复的不断磨练,使得创业技能的获取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课程基础
(一)高职院校创业课程理论为创业教育提供的广阔空间
        课程教学的内容是学校为学生学习所提供的的内容遵循。在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前提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利用学科教材所编写的内容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性、逻辑性的编排,要充分重视以理论指导实践训练、以实践训练融合于理论教学。

此外,对于实践课程理论的重要性认知,要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前提,要以学生利用学习创业教育实践内容的机会去获取创业的实践经验,在学习与实践中历练自我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个性化养成。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理论的有效结合,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更能够较好的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所形成的充足性准备。
(二)做好实习课程的部署与安排,给予创业教育充足的时间筹备
        从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来看,最为突出的表现即为实践化。从教育部对于高校教学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来看,多次明文强调高校教育不能以单一的理论化为内容和形式,要以知行合一为原则,强调理论教育要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例如,在课程的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化教育与实践教育设定比例相协调,至少要在职业教育的三年实践中保持实践训练占到总教学市场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使得书本理论化内容能够与社会实践做到实际化衔接。因此,以实践教育的方式充分调动与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内容心深处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观念、历练创业意志、提升创业能力。此外,不断加快课程教育形式的创新,融合实践教育理念和要求,要把高职课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尽量向实践课程设计靠拢,使理论教育相较于实践课程更为逼真化,从而更好的提升实践类课程的层次和水平,使学生提前感知社会竞争的压力、熟悉市场竞争环境。
三、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德育理论化基础
(一)要以正确的大政方针为导向的引领
        对于广大青年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国家形成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针,一直为党中央、国务院予以高度的重视。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需要坚决贯彻与各级教育层次中。从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来看,重视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核心化与重点化的体现。基于此,目前已经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纳入到德育教育工作考察的范畴之内。此外,在高职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党和国家所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一直对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形成指导性,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指明了发展与前进的方向,并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理论化依据。
(二)对于实践化的发展形成强烈的渴求
        德育教育是通过对学生所具有的知、情、意、行的有效转换而贯穿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全部过程。对于德育教育的实践来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有理论认知向理论实践的有效转换、有课堂模拟性实践向课外实际性实践的转换、有学校环境内实践向社会环境实践进行转换。对于德育教育的实践所形成的社会效应,会深刻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自我教育观念、体制、内容以及结构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促进高职院校人才教育模式的充分变革,使德育教育的实践化开展能够成就高职教育渴求的实现性。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充分开展,可以更好的对德育教育目标予以落实,并将创业教育所获取的成果直接作用于德育所形成的教育效应;再者,创业教育的开展,是高职院校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而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方式,助推德育实效落实的基础上更加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思想的普及、创业行动的广泛开展。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能够形成思想的保障性,建立以国民素质要求为核心、实现良性化引导创业教育的合理合法化途径,使德育教育的实践能够充分决定与保障创业教育的正确发展南方向。
三、结语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对学生的培养构建以主导性教育教学思路为基础、融合多种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为有效的保障和补充。以德育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化教学与实践化教学的有效结合、学生心理学教育等多种学科内容为综合性机制,为高职院校的橙黄业教育理论的融合,形成主导型的框架效应,并构成最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形式与内容,同时也构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论基础中最为核心化的内容组成。主导型创业教育基础理论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会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论的系统性构架形成,对于更好的指导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良性化、有序化、快速化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程光德,高慧.增强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之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04)
[2]王美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