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杨春辉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杨春辉
        天津美术学院  30038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用爱国主义教育筑牢立德树人之魂。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和同胞的热爱之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好教师“引路人”作用,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日常教学和生活管理中,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青年学生的聪明智慧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潮之中,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思想层面
         现阶段,大学生价值观念趋向多元,思维方式多样,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发展意识凸显。部分大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界定不清晰,理解宽泛、模糊,还有部分大学生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意识不强,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指派,此外,大学生个人爱国爱党的能力和行动普遍有待提高。
         (二)思想教育层面
         在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应覆盖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但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还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等育人途径进行,高校各管理和服务本门依然存在重管理服务,轻育人现象。一些职能部门在管理服务工作中育人意识不强,只注重本职工作,忽略了本应承担的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此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存在隐蔽性,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程度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是否持续延伸到现实生活无法准确判断和量化考核。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抓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是办学治校的重中之重。其次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历史观、英雄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次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高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找准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维护祖国利益,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推进实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实践
         (一)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建设体系
         一要加强课堂教学和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积极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为核心的育人机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专题讲授、课堂讨论、主题艺术创作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程课堂教育教学。

将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重点内容,通过课程作业、结课作业、主题创作、毕业创作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并通过学生结课作品展等方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二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学雷锋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家宪法日、毕业生离校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等重大时间节点等开展主题纪念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到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主题创作、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演讲、征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积极融入校史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对学校历史与文化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知校、爱校、荣校”的信念,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体系
         一要开展“爱国三问”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课程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奏响‘爱国三问’时代强音”为主题,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的讲授中,依托专业特色优势,结合军史、党史、近现代著名战役、人物、红色故事等素材,进行军事理论主题作业创作,在提升军事理论课课程教育深度的同时,深化“四史”学习、践行“三爱”教育,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纳入党团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聚焦全国两会等重大时政报道,落实宣传民法典、国家安全教育日、世界无烟日、网络安全宣传周、国家宪法日等工作指令要求,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学习宣传氛围。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教育实践活动,以爱国奋斗精神为感召,引导、鼓励、支持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创业就业。
    二要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利用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学雷锋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家宪法日、毕业生离校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等重大时间节点等开展主题纪念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演讲、征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在“七一”、“八一”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归家公祭日等,制作并转发H5,引导人们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
         (三)构建爱国主义精神传播体系
    一要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媒体传播工程,聚焦爱国主义主题,创新方法手段,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和节目作品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推进公益宣传平台传播工程,制作刊播爱国主义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在街头户外张贴悬挂展示标语口号、宣传挂图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批驳和辨析引导。
    二要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充分发挥“两微一端”主流网络媒体作用,生动活泼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开展网络内容安全隐患综合治理,主动取缔、举报网上有害信息,创造清朗网络文化环境,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治理,引导师生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汇聚网上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林美玫,李莉,聂西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0
         [2]张文.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知识文库,2021,03
         [3]王丽,张庆.    新时代高校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